睡醒午觉,孩子过来找我,又是来找我玩的,可我特别想跟孩子谈谈,谈谈当下,谈谈以后的打算。
我觉得我并没有释放出难闻的包子味,就是单纯想了解一下孩子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因为这种状态持续时间太长了,总得有所突破。我以前有些回避这个问题,因为不想和孩子闹僵关系,孩子也在回避这个问题,可能不敢面对,也可能不知道怎么面对。
孩子依然选择沉默应对,或者用“嗯嗯”来应付我。
我引导孩子去思考这种状态是不是正常现象,在我看来不是正常现象,正常应该是她这样大的孩子要么在校园学习,要么是与同龄人一起去玩耍或工作,而不是一直呆在家里。
我询问孩子能不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又询问觉得妈妈能不能帮她解决,如果不能,我们需不需要找个专业人士或者咨询师帮我们分析一下?
孩子还是沉默,是教育时机未到吗?心思让孩子点头摇头,孩子又会眯着眼装出一个可爱的样子来逗我笑。
我觉得孩子应该是心里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干啥,目标不清晰、不明确。可是我帮孩子梳理好几次,孩子都是不配合,也没有梳理出个啥结果。
有目标的人生叫航程,没有目标的人生叫流浪。
至少梳理出一个目标,就是减肥,有目标,然后要有实现路径,也就是制定计划,一周先减一斤,每晚半小时减脂操(先从十分钟开始加,一开始十分钟已是大汗淋漓,很累了),小目标可以更快地完成,先给自己一点自信和成就感,坚持下去。
这次是我说得多,下次争取让孩子多讲一点,中间还需要我俩继续搞好亲子关系,我要注意我的起心动念,不是批评孩子,不是教训孩子,而是让孩子有充分的安全感,愿意主动说,说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孩子有目标,如果需要我的支持,我一定全力以赴帮助孩子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