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辈修行,且修且行。修行二字,在大道来说,实在是狂妄至极。犹如米粒之光对之于皓月大日,称一个“窥”字不过勉勉强强,也算是高攀了。之所以冠以“修行”二字,一来砥砺心性,不可妄自菲薄。二来,逆天而行,大道共勉。
窥道者十五。窥一纳履,修道者逆,如登楼如登山,亦如登天,第一步便是澄澈身心,正冠纳履,与天地相接。窥二宝瓶,窥三入海。窥四听潮,窥五叩我,窥六道花。窥七提渊,窥八游刃,窥九登蹴。窥十问长生。窥十一迈过天地槛,成就仙人,是为槛仙。窥十二,辇仙。窥十三,柬仙。窥十四超脱仙道,与天地互合,有襄助之意,是为襄圣。窥十五,柬圣。
在问长生之前,又有三三之论。窥一至窥三,主要凝练元气,于下丹田气海之中。这三窥称之为小窥,又下丹田又名坤宫,故而小窥之辈,号曰坤真。
窥四至窥六,称之为次窥。窥四听潮所听者正是气海,元气如海,云奔潮涌之时静气凝神,于心潮澎湃的一霎定海凝丹,而后丹成上涌,入中丹田即绛宫。故而,窥四又被称为金丹。至窥六金丹生成道花,始终在绛宫之中。因此,次窥之辈,号曰绛真。
窥七则道花结婴,飘然而上,入上丹田泥丸宫中。元婴初成,天风地火皆能伤之,故而温养于泥丸宫中。至于登天而上,更进一步,无惧于天罡地煞,则可元婴出窍,神游万里。这就是窥十问长生了。所以窥七至窥九称之为上窥,号日上真。
而窥十则无拘于肉身束缚,虽天地大,吾上下以游之,号曰大真。
先是下丹田凝练气海,再由中丹田锤炼金丹,最后于上丹田元婴出窍,神游天地。这就是所谓的通天大道,也是最正统、正经、正而且直并且最被认可的阳关大道。
所谓小道者又有“养窍”和“喂穴”的说法。人体玄妙,妙不可言。除去上、中、下九窍之外,人体各处又遍布三百六十五处穴位。与经络互为表里,作为人体小天地与乾坤大天地的循环通道。去浊扬清,调节内外。故而,多有以为“养窍”和“喂穴”较之凝练气海重要的多。因此,锤炼窍穴者不乏其人,或以奇物,或以法宝,或以精魅,不一而足。
然而,锤炼有成者寥寥无几。一者窍穴微妙奇特,稍不留意,动辄受损,以致于毁窍破穴者众多。二者奇物难寻,耗时良久,往往错过窍穴最佳的喂养时间,得不偿失。三者适合锤炼窍穴的法宝、精魅等本就稀少奇特,况且法宝、精魅皆有灵性,难以驯服,但有不慎,大多都是窍穴与法宝、精魅等两败俱伤的下场。诸如此类,道路之艰难,可见一斑。
不可否认的是,经由“养窍”或“喂穴”之后凝练的气海往往要强于寻常气海两至三倍。而且,这只是“养窍”或“喂穴”中破损不佳者。所以,明明知道前路坎坷曲折,面对巨大的诱惑,奋不顾身者,一往无前者比比皆是。但凡决定“养窍”或“喂穴”,就是一桩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买卖。因为,锤炼窍穴好比修筑堤坝,所不同的是,窍穴这座堤坝时时抵御着天地灵气洪流。
一旦抽身而退,势必堤坝崩塌,洪流倒灌。而窍穴喂养常常耗时漫长,短则七八年,长则十年二十年者大有人在。因此,就会与最佳的修行年龄失之交臂,一步慢步步慢。加之,费神费力,万一付出多而回报少就更是大大不值。故而,窍穴喂养,视之如蔽履者,亦大有人在。弯弯绕绕,不如大道直行。这就是所谓的羊肠小道。
在“养窍”和“喂穴”这条曲折坎坷的羊肠小道上,更有一种壮烈之士。不同于小道行者锤炼窍穴的窍穴外开,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彻彻底底的窍穴内开,不与天地灵气有丁点互通。心无旁骛经营人体小天地,打熬筋骨气血,壮大与生俱来的一股先天精气。而先天精气亦有优劣之分,通常所言的先天精气指的是便是真气。大凡婴儿甫一出生便自有一股精粹生气,在所难免会与天地无所不在的后天灵气相交。
是故,相交微少者,是为真气;相交微多者,是为元气。先天精气讲究的就是“精粹”二字,所以真气要远远胜过元气。而在真气之上,还有婴气,乃至璞气。婴气与璞气都属于先天精气,其珍贵之处在于二者皆不沾染半点后天灵气。之所以如此纯粹,便要归功于大神通者锁窍封穴的微妙法门。先天精气甫一诞生就会自行外逸,而大神通者以锁窍封穴的微妙法门使其外出无门,从而缓缓舒散于五脏六腑,筋骨血脉。如此,气血交融,既得以保持先天精气纯粹不失又反过来滋润体魄神魂,相得益彰。
先天精气愈是纯粹厚重,体魄神魂便愈发坚韧凝练。作为纯粹的先天精气,婴气较之璞气的纯粹厚重远远不及,至少相差百座巍巍高山。一般而言,金胆和紫胆相伴生者皆是婴气,只有紫胆万万中无一的情况下,会有璞气伴生的情况发生。而赤足紫极胆相伴而生者,则一定是璞气。至于黑胆,便是一个异数了,或真气或婴气或璞气,从无定数。
但有婴气、璞气伴生固然可喜,可“锁窍封穴”并不是易为之事。且先天精气越是纯粹厚重,散逸之力越是强劲绵长,随之,“锁窍封穴”越是困难重重。故而,璞气的“锁窍封穴”至少要有仙人境修为。而婴气的“锁窍封穴”至少要有元婴境修为。作为修行有成的上真、仙人等无不是窥求上境,精进功行,又有哪一位肯为婴儿耗费功行做“锁窍封穴”这等费神费力的事情。除非自家弟子、后辈、故旧等,或有一二分可能。
是故,多有婴气、璞气白白逸散者,大抵多是小门小派、山泽野修这等根脚浅薄,修行寒门中人。面对山门、身后没有上真、仙人倚靠的尴尬局面,也只能坐看机缘白白流失。却也有例外发生,譬如,天生窍穴闭合之人,世称先天锁楼之体。一旦有婴气,璞气伴生,就注定是个独夫坯子且要远胜于“锁窍封穴”之辈。
再有一种先天食气之体,窍穴可自行开合,且神奇之处在于独一无二的嗅气本能。清气、浊气、灵气、煞气等其可自行分辨,去浊采清,避煞趋灵。最为特别的是,无论伴生之气是真气、婴气、或者璞气,先天食气之体都会采食得一干二净,不仅面对璞气的厚重毫无压力,而且不会逸散丝毫。故而,这种采食而得的真气,又称作纯粹真气,对体魄神魂的裨益丝毫不亚于婴气。
另,元气是一个包容词,真气,婴气,璞气等皆可称之为元气,人体真元与气相合,即为元气。
此外,再如先天道种,琉璃子,土崽子,火猴子,水猛子等,都是奇异根骨,各有千秋。
先天食气之体可谓是得天之眷,无论是窍穴的喂养还是窍穴的锁封,都能随心如意,毫无风险可言。这就意味着,先天食气之体在独夫这条路上走下去,会顺风顺水。只要体内小天地经营的足够广阔厚重,先天精气磨炼的足够纯粹绵长,就可以由内而外,一鼓作气冲开窍穴锁封,与大天地相接。依靠体内循环不息的纯粹精气,淬炼,采食源源不断的后天灵气,壮大己身,稳步前行,攀登上境。至此,内外天地通融,独夫才堪堪踏上修行之路,提鞋登高,是为纳履。而先天食气之体凭借自身“食气”优势,淬炼灵气速度远非同侪可比。因此,一入纳履,同为独夫的先天食气之体定然会一马当先,远远甩开同辈,即便大道行者也只能徒唤奈何,不能望其项背。正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所知必有所不知,天赋异禀者亦多有所不知者。
独夫之所以为独夫,便在于一旦上路,不得回头。就像过独木桥,只能一步步踏过去,容不得丝毫犹豫和徘徊不前。独夫最重要的就是一股子一往无前的精气神,敢于一力破天,独挑天下。
是故,天下修士分三种,阳窥,羊窥,独夫,三足鼎立。后来,又有了武夫的说法,武夫已知境界划分六境,水锣,火龙,流罡,大宫,芝鼎,金穗又叫开花。
符箓又称“符字”、“墨箓”、“丹书”,可召神劾鬼,镇魔降妖。符箓以“云篆”写就,“符头“,“符脑“,“符腹“,“符脚“,“符胆“环环相扣,法度森严,最为要紧的是“符窍”,又称“点窍”,窍开惊鬼神。画符作箓讲究一气呵成,不能断气,其次要正心诚意,心诚则灵。根据威能大小,符箓又分为秘符、雷符、宝符、仙符四阶。
几种基础符箓:五行遁符、神行符、咫尺符、光明照和阴阳桥。
阵者,随势就势,无中生有,在乎天时,在乎地利,在乎人和。归根结底,在乎一个“借”字,小至虫蚁微尘,大至日月星辰,无不可借,无不可成势。势成则阵生,有生而不复,有生生不息,生而不复者称之为“实阵”,又叫做“死阵”,即是说阵法呆板,不能变通,如一潭死水。相反,生生不息之阵称之为“虚阵”,又叫做“活阵”,千变万化,灵便通达,如源头活水,不可衡量。
又,虚阵又有小虚阵和大虚阵的说法,虚阵之中,范围小,变化少,威能弱的叫做小虚阵;而范围大,变化多,威能强的便叫做大虚阵。一般来说,护山大阵都是大虚阵,至于人间拘鬼降妖的阵法,通常来说都是实阵,或者小虚阵。
书中便有一种实阵,叫做“北斗摇光阵”,又称“小摇光”。需要七枚阵基,以摇光为中枢,借来北斗之力,一来可以辨方明位,二来借助攻伐之力或破阵,或杀伐。虽然威力不俗,只是星力有限,一伐而消,所以叫做小摇光。
其中又有三种小虚阵,分别是剑光游鱼阵、阴阳别别阵、烟靡雾集阵。
剑光游鱼阵,顾名思义,是一种杀阵,即剑光如游鱼一般穿梭往来,凡处阵中者,皆杀之。立下四处阵基,或物或人,同心协力,以灵气化剑,自成一方,针对妖魔之流,困而杀之,无往不利。尤其是阵中密密麻麻的剑光,妖魔之辈无处藏身,故而,剑光游鱼阵又称作“过江鲫”,多为“捉妖人”所青睐。特别是密密麻麻的如鱼剑光中,混入本命飞剑,更加杀力恐怖。
阴阳别别阵类似于符阵,掐指念决,以灵气画符于虚空,符成门现,门框黑白二色,外白里黑,阴阳有别。但凡鬼魅之物,拘之即来,无不灵验,当然只是一些寻常鬼物之流。鬼物邪祟一旦拘出门外,则门作墨色,凛凛有寒光生,又称作“铁门槛”。故而,民间有俗语,凡立铁门槛,便有驱鬼客。
烟靡雾集阵是纯粹的一种困阵,阵基可多可少,拿捏灵气,使之混乱交流,或如江河,或如衣袖,飘飘渺渺,混淆视听,加之以迷药幻粉,效果更佳。迷失其中者,往往不能自拔,即便是一般灵目、真眼也难以勘破虚实,不得其路。又因为坠入迷阵者,皆作衣袖飘摇舞,所以烟靡雾集阵还叫“烟雾袖”。
根据阵法数目多少,又分为孤阵和叠阵。比如小摇光、过江鲫、铁门槛、烟雾袖都是孤阵,而小摇光、过江鲫、烟雾袖又可以叠加布置,合为一阵,这样的阵法就叫叠阵。护山大阵,十之八九都是叠阵。阵法如同法器一般,依据威能大小,分为五阶,玄、宝、道、仙、圣,布阵根基自然也是天材地宝灵材之类。
通常来讲,如今大阵多以宝材、道材为阵基,仙材为阵基者少之又少,更遑论几不可见的圣材了。阵法,简而言之,阵理、阵基和合也。大抵,以灵材为阵基者,玄阵;宝材者,宝阵;道材者,道阵。既然品质不足,诸多护山大阵便以量取胜,以至于,宝材遍布,巧妙叠加,使宝阵一跃成为道阵。道阵化仙阵,仙阵蜕变为圣阵,只不过其中诸多讲究,不仅仅是天时地利,还有众多灵材的相互契合,更重要的是人和,即坐阵之人之于阵法能否如臂使指,随心得意。如果说宝阵成道阵,百中无一,那么道阵化仙阵,便是千中无一;仙阵蜕变为圣阵,就是万中无一。
至于玄阵,作为最基础的阵法,毫无疑问,并不值得圣人或者仙人费心研究以玄化宝的阵理手段。而小摇光、过江鲫、烟雾袖三种玄阵叠加的叠阵,也只是玄阵。
丹药,分为鼎炼和窍炼,鼎炼,简单明了,就是以丹鼎炼丹,又叫做外炼;而窍炼则是辟窍为鼎,于修士体内炼丹,称之为内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