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将近二十年的稳定且拼命的工作出现了一些变化。其实也很难说是因为工作本身变了,还是我变了,总之我和它不怎么在一条轨道上了,两年的时间我有很多的反思。结果就是我发现原来这个世界真的很大,我的人生以及我的工作都可以更加丰富多彩。于是,在我四十一岁的时候,我在自己现有工作的主干道上,开了一条岔路,开始去结识有一群爱学习,爱探索真理的人,并幻想着哪一天我可以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我想我入对了圈子,因为这一年我增加了许多的学习机会,悟到了不少。上周又有幸受James Chin老师教诲,受益匪浅。James老师睿智儒雅,他说,培训师的职责是“影响他们做积极的改变”,而且,不仅仅在培训师的岗位上,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
他说他遇到过一次出租汽车司机非常无礼的服务,先是没有送到目的地就被要求下车,完全不顾客人还要自己拖着行李步行过马路;当老师坚持要求他掉头,他没好气的把车停在了目的地大门附近的垃圾箱旁边。James老师问:“遇到这种情况,你们会怎么办?”有同学说要理论一番,有人建议投诉,也有人说算了。老师说,他本来也生气,想想还是算了,但在付完车费下车的一刹那,他回头笑着问司机:“师傅,您是刚开始开出租么?”司机没有回答,愣愣的看了他一会儿才走。老师说,他在那一刻想到的就是“影响他人做积极的改变”。如果想吵架,他也可以问那句话,但那一刻他是想提醒司机自己服务行为的缺陷,同样一个问题的发心是不一样的。如果司机听懂了,他以后就会改。
“没有人能够改变别人,只有他自己,但你可以影响他人做积极的改变。”这句话,我以前只理解了前半句,只知道要改变自己,所以常常以为自己多伟大,多无私,感觉自己做的都是为了别人,虽然的确有些问题因此迎刃而解,但偶尔也会抱怨为什么都要让我来迁就。如今我明白,不能改变别人的意思是不能强迫别人按照你的意识行事,但我们仍然有机会让他人改变想法,从而让他发自内心的改变自己的行为,当然这些改变应该是正向和积极的。
课后那晚,我坐在家里琢磨着这句话,偏巧这时候,老公过来问我:“你要不要喝茶?”我有点小惊喜,心想:“不爱喝茶的人居然还想到主动泡杯茶给我。”但想着已经晚上十点多了,就回他说:“不喝了。”结果他回答:“我都已经泡好了,你不一起来点儿?” 我开始疑惑。
老公在我眼里曾经是一个过分安于现状,随性到连自己的健康也不管不顾,又不懂得沟通的人。我们也曾大吵过几次,因为我觉得自己的下半生没了着落,他觉得我小题大做,无端施压,喝茶这件事也是其中的一个结。我曾说喝茶对身体有好处,两年前甚至还张罗着为他准备在公司用的茶叶、一个茶水分离的便捷泡茶的杯子,他当时也就应付了事。一段时间后我问他有没有喝,他也不置可否,基本就是没喝的意思。我心里有点儿凉,鉴于我们之间这类所谓鸡毛蒜皮的事儿太多,曾经多次交锋,最后两败俱伤,好在我们两个都明白谁也改变不了谁的现实,都把这些不愉快打包压箱底了,只要不去翻起,我们还是可以过得很幸福的。于是对喝不喝茶的事,我放弃了上纲上线、放弃引经据典、放弃苦口婆心、放弃“作”,放弃...... 只是我自己在家泡茶的时候还是会多泡一杯,想着他要喝就喝,不喝也随便,再也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我一直以为这是我为他做的改变。
“今天你是怎么了?居然想起来喝茶?”我忍不住问他。他说:“也没什么啊,我最近在公司也经常泡,发现还蛮好喝的,好香!”
此时,我又瞥见了笔记本上的这句话:“没有人能够改变别人,但你可以影响他人做积极的改变。”顿时,我感觉自己的嗓子有点儿堵,不是因为老公顺了我的意,而是我真正懂得了这句话:我曾经的改变并不是为他而做,我曾经的放下也绝不仅仅是放弃这么简单。我忽然又想起来他上个月去买了健身卡,应该也是受我坚持锻炼了两年的影响吧?我开始觉得我们箱底的那些鸡毛蒜皮其实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就算还有那么多解决不了的,把他们拿出来,求同存异嘛。尊重对方的观点,尊重对方的选择。那些自己的信仰就自己去实践,自己去追求,如果它真是对的,对方会通过你感受到,等到他认同,他就会改变,而我也将成为最终的受益者。这大概也是老子说的“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吧?
当我把“他人”放大到身边的所有人,我想我先要自己不断的修行,才有机会和能力去影响他人做积极的改变,在我扩大影响圈的时候,又何尝不是自我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