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每一处角落,每一片刻的瞬间都有无限的风光,只是人们忙得没有时间欣赏。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出卖自己的无知和可怜。
人能做到打心眼里否定自己,就能做到打心眼里怜爱并帮助他人。
掩饰自己的渺小是在世俗中寻找自信的一条歧途,这种状态往往最容易让人迷失自我,在无尽的痛苦中轮回。觉知并勇于接纳自己的渺小,认清自我是感知并享受平淡的重要前提。
年轻气盛、盛气凌人、自我认知优良的人刚踏入自己未知的世界,总会犯一些本该避免但难以避免的错误。于是他们捋臂张拳,蠢蠢欲动,凭借一腔热血和出入世俗的闪转腾挪,做出了可圈可点的小成绩,享受过各种赞誉和认可。福兮祸之所伏,亲朋的变故,环境的迁移才可让自己燃烧的心冷却下来。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很多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成佛的人是放下自我的人,成魔的人是执念自我的人。
世人常说为什么好人都要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佛,坏人却放下屠刀就能成佛?坏人的屠刀是执念,好人的磨难还不足以让他变成拿起屠刀的坏人。
无常的世事总能牵动人的心性,觉知无常、放下自我的人不会被世事所牵动,他们是绝对快乐的。不受欲望的左右,沉下心来写作,练琴,画画,他们能挖掘出细微且不为人知的乐趣。
把出世的乐趣分享出来,入了世就变成了价值,可以是艺术,可以是思想,可以是世人望尘莫及的成绩。
人越想征服一件事物,就越会被世间所有的事物所征服。努力不要强行刻意,放下执念,轻松无我,佛教讲愿已发,事已成就是这个道理。
伟大的人都是卑微到尘埃里的人。等巨浪洗去稚气、岁月抚平波澜、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他们的使命只需要入世填补自己的空缺就好了。伟大是一种带着使命的渺小,超越自我浅显的认知也是赋予自己的终极使命。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没力气就不要背重的东西前行,没有足够的阅历就不要劝诫他人。怕只怕负重不知己力微,怕只怕劝人不知己言轻。
自知之明是智慧的一种表现形式,理想超过能力是一种悲剧。梦想与能力的反差总会让人掩饰自己的真实面孔,并肩负重任。他们概念中的努力只是他们的铠甲,等风浪来临的时候,只能作为防御,不能作为进攻的武器。因为他们不知道,武器是从身体里长出来的,不是游离于身体之外的。
他们厌恶世俗的丑陋,但同时又渴望发现每一条达成目的捷径,他们是不安的,迷茫的。
迷茫是一种潜藏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世俗的萌芽,于是产生了交际欲和表现欲。
表现欲只需要经营社会交际关系网、脱离客观个人能力之外的强化自我价值认同感就好了,成本不高。但交际欲成本就高了,社会交往有潜在的交易成本,低级一点的是金钱与能力,高级一点的是价值与资源。没有金钱能力价值资源的人妄图进入交际圈,时间会让他停止自讨没趣。可悲的是因果律本该被觉知,但人们往往愿意相信自我之外的因素影响,而不愿承认自我因素,社交中贪与嗔的根源就在于此,交易成本入不敷出、但又不愿接受停止欲望的时候,不肯减少交易成本,痛苦也就由此产生了。
人要生存就会重视利益与回报,不是要拒绝欲望与利益的回报,而是不应把欲望当成因,要把回报看作业果,才能过得真真切切的洒脱与逍遥。把欲望切开,化为使命,化为悲悯,化为善行,不以利益为欲,去留无意,成败随缘,不把时间浪费在多余的社交上,不把精力花在不必要的欲望上,多留些时间给自己修心、精进,增益己所不能,节约不必要的交易开支和成本,打开更大的心境与视野,等年华老去,回首最初的状态与心性之时,也会哑然失笑吧。
人生每一处角落,每一瞬片刻都有无限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