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很长时间成为许多人艳羡追逐的梦想,“想走就走”暗示着洒脱和自信,眼睛和心灵都蓄势待发,随时等候着我们的召唤。
女性喜欢幻想,每一个女人在成长中都有自己是一个“天外飞仙”的角色扮演,在那个臆造的环境中,我们可能是优雅潇洒的旁观者,也可能是愤世嫉俗,暴打不平的“侠女”,或者只是一个安静的“美女子”,不在乎出身如何,只是淡淡的,表演一场清高自怜的“独角戏”,有红颜更好,如果没有,薄酒也可自得逍遥。
女性真挚又勇敢,为心中的“理想”全情投入,甚至是切掉所有后路。所以她们时常需要一场脱胎换骨的能量积蓄,在一场美梦成真的努力之后,或者一场妥协放手的从容之后。
聪慧的女性自古被禁锢在庭前院间,父母身边,丈夫身边,子女身边。她们没有标签和关键字,只有一个个身份:女儿,妻子,母亲。现代女性虽然地位不断提升,职场上巾帼不让须眉,但被“禁锢”的处境依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生存竞争的压力,全方位的冲突与合作。一种渴望自由,摆脱束缚,寻找自己,只做自己的计划日渐明晰。
女性胆小又缺乏安全感,去一个陌生环境中,我们会打开自己封闭的内心,而与世界积极建立联系。那些一度悲观拘谨的女性在突破不可能后“绝地逢生”的庆幸和坦然,让她们仿佛多了一双腿脚,踏实地踩在地上,不断汲取大地的能量。她们不再用头脑去感受去倾听,而是用心,一颗慢慢强大起来的内心。
女性需要成长:阅历的,感知与认知的。她们需要去学习精致有趣的生活,需要获取最佳角度去审视美丽,拥有美丽。还有那个在旅行中一起牵手走过的人,那曾为我们遮挡住风雨的强健臂膀,那曾洞察我们心境的智慧头脑…
所以,一场旅行满足了女性对自己的全部渴求。在旅行中,她们是自己身体,眼睛,头脑,心灵以及灵魂的主人。在旅行中,女性只做自己,去挑战不可能,去触摸前世今生的注定和巧合。仿佛被俘的普罗米修斯般灵魂附体,不恐惧,不求饶,知道自己的梦想和使命,保护该保护的,投入该投入的,放手那些原本的虚无缥缈。
我自己就是一个深迷旅行的姑娘,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独立踏上旅程,那是在一场始乱终弃的恋情告吹之后。我请了两个礼拜的假,首先来到他最初生长的城市。那是一个风景迷人的北方海滨城市,人们热情又洋气。很少吃海鲜的我在那里了解到了海鲜与河鲜,湖鲜的区别,能从一大网打捞上岸的鱼虾中准确辨别出它们的名字和生长水文。还去参观中国足球的“隆兴之地”,去看少年队的集训和比赛,听球迷大哥侃侃而谈中遮掩不住的得意与自豪…于是我懂了前任每次吃饭为什么会爱吃鱼虾,会向我讲解框架结构的海鱼刺会比骨架结构的淡水鱼刺少,吃“皮皮虾”的正确打开方式…同时也理解了他对足球的狂热与偏执,理解了他粗犷性格下那颗“赤子之心”…
随后我辗转去了他的大学,去体会他求学,独立生活的环境:一家家品尝他曾经兴高采烈推荐的校园美味,一张张拍摄下他曾经流连的教室,食堂,操场和图书馆,脑补那些有我们的一个个“如果”。
第三站,我回到了自己的大学。没有特别的目的,只是内心极度渴望一个依偎的港湾,去找一找当时毕业时的壮志豪情,去回眸自己此时彼刻的心绪和祈祷。导师不再只是拉着我问我工作可否努力,而且让我学会独立和爱自己,她说,人生的智慧和人性的体量才是一生要去钻研的课题。
两周的旅行回来,我已经坦然接受了这段感情带给我的改变,无论是好还是不好,甚至有点感激。我渐渐找回那个从未恋爱时的自己对恋爱抱有的信仰和皈依,有多少相处带来的欢乐就会有多少分手时的不舍,十全九美已是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