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手机这件事在生活中挺常见的,大概每隔两三年都要换我想了想选手机这件事在生活中挺常见的,大概每隔两三年都要换选手机这件事在生活中挺常见的,大概每隔两三年都要换我想了想选手机这件事在生活中挺常见的,大概每隔两三年都要换个手机,
昨天我买了新的手机,为了不被售货员和手机厂家牵着鼻子走,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在我想选购的几款手机中,去了实体店体验,买了其中的一款,
我想和大家聊一聊该怎么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手机。
选5G还是4G?
从华为宣布5G技术后,5G这个词就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现在想换手机就会犹豫选择5G还是4G手机,我个人觉得如果你的生活未来三年暂时用不到5G的话就不要买5G手机。原因如下:
- 5G的网络还没全面普及,就算你有5G手机也享受不了5G的快乐
- 5G的手机和流量套餐真的很贵啊,没收入的学生党支付不起
- 基于5G的相应软件开发还需要一定时间
基本了解
处理器
CPU(中央处理器)数学运算
GPU(图像处理器)图形运算
ISP(图像信号处理器)拍照质量
NPU(人工智能处理器)人工智能服务 智能识图 优化照片
基带(网络信号处理器)网速信号频段
在选择时尽量选较为新的芯片(苹果的A 高通骁龙 华为的麒麟等等),芯片几乎决定了主板的功能,影响整个手机系统性能的发挥,现在的芯片更新换代比较快。
内存
运行内存:够用就好
闪存(硬盘):尽量选择大一点
现在一般6+128G就已经够用了。
屏幕
好的屏幕画面显示质量、色彩还原度,分辨率等方面来说都直接影响了你使用手机时候的视觉体验。
LCD:LCD不发光,光源靠液晶下面的“灯”,LCD工艺更成熟、相比OLED的价格更低廉,液晶面板厂商更多产品更丰富,相对来说白平衡更好、色彩更真实,缺点是因为自身不发光全靠背后“灯”光,所以漏光很正常、因为背光模组的存在,屏幕厚度相对较厚、背光分布不均匀、某些品牌屏幕会出现死亡对角线。该屏幕显示效果一般,不过成本低廉,目前低端机使用该屏幕的居多,该屏幕显示效果还与厂商的调教有关,一般大厂优化的会好一些。
OLED:OLED自发光,可以理解为每个“次像素”都是一个小灯泡。OLED更符合如今的发展趋势。因为自发光,所以显示深色或黑色时像素点可以关闭显示纯黑、更省电、动态对比度更高、可以做柔性材质,缺点是,因为自发光,屏幕颜色相对偏蓝早期分辨率低情况下用分辨率屏幕颗粒感比LCD高、白平衡相对偏冷。目前OLED中AMOLED屏幕成为主流。相对来说OLED屏幕会是更好的选择。
拍照
从各个重要配件的对成像的影响,以及它们的参数对比,便可得出这颗摄像头是好是坏。
镜头:镜头在单反相机中,是一整块配件,但在手机里面,它就是多块镜片的组合,通过每一块镜片的折射作用,使光线最终以比较清晰锐利的方式照射进CMOS当中。镜头的好坏一般影响对焦能力、色彩以及照片锐度。
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即为CMOS,成像好坏与感光元件的面积大小有着直接关系,1/2.3英寸的成像质量远远比1/3.2英寸的好的多。
注意:成像好坏与像素无关,比方说苹果手机,虽然一直坚持800W像素或者1200W像素,但是由于感光元件比大多数手机都大,所以即便很多手机已经普及2000W、4800W,但是拍摄效果未必能强于苹果手机。
软件与算法:不管是手机还是单反相机,各种软件算法也是很重要的,除了成像本身以外,拍摄算法包括但不限定于白平衡、对焦、测光、眼部追踪等等功能,手机上的功能更不局限于此,慢动作、瘦脸磨皮这些才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功能。
不止这些,还有多摄、防抖、光学变焦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功能。
最后,如果你非常看重相机性能,对于各类评测以及爆照,不可全信,只能作于参考,各类参数必须自己了然于心,先对比硬件和参数,再对比照片,也许会有更大的收获。
电池与快充
目前主流的手机电池普遍稳定在4000-4500mAh左右,要兼顾手机尺寸,为了平衡所有需求。当电池容量提升到一定的平衡点后,仍然满足不了我们续航的需求时,快充出现了。但快充和电池容量有冲突,充电越快,电池容量损失就变大,
根据需要合理选择电池容量和快充速度,一般的都可符合日常需求。
选择手机
- 根据目前市场上的牌子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 在确定牌子的基础上了解相关系列和定位,在合适的价格区位查看相关参数。
- 确定几款手机基本符合自己要求,缺点也可以忍受。
- 线下体验,结合优惠措施和售后服务选择其中一款。
选择具体手机的时候不要太追求完美,要求什么功能都好,没有什么是特别完美的,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以上是我自己购机的经验,并不是十分专业,但可以理清怎么购机的大概方向,希望我可以帮到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