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文章中讲了那么多临界知识的意义和重要性,那么怎么才能获得临界知识?成甲老师告诉我们,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在本书的第二章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带领我们构建临界知识的基础思维,即心态、方法、技能。这些内容从底层思维出发,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关键视角,也为我们提供了基础的方法论。
两个底层心态:绿灯思维、以慢为快
1、绿灯思维:要提升学习效能,我们第一步就是要打破习惯性防卫,即听到不同观点时,运用绿灯思维,积极地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
要想改变习惯性防卫,就要明确“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不一样的,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而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拥有了这种思维,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你才不会进行向内向外的攻击;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之上。
2、以慢为快: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真问题上,也就是那些真正会用到的东西:比如最核心的概念、最基本的环节、最薄弱的经验知识。
用曾国藩的经验就是“结硬寨,打呆仗”:扎营挖壕坚守阵地,运用持久战,取得最终胜利。
在学习中,只有“结硬寨,打呆仗”地攻克了一个个的“阻塞”,才能做到真正高效的学习,达到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
三个底层方法: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
1、反思:反思可以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通过反思,可以带来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发现知识的误区,二是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三是检验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事实上,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的,也就是我们所想的并非事实,而反思则可以让我们的假设质量得到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反思和总结的区别,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而总结则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所带来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在这里,成甲老师总结了三个反思的方法:
( 1 )从小事、小习惯反思,深入突破;做记录时,要记录自己的情绪和思考的过程,而不仅仅记录事情的结果。
( 2 )把生活案例化处理,对每天的生活事项进行案例化分析和反思。
( 3 )建立反思日记的习惯,可以参考富兰克林的十三个品德管理以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主动管理;通过反思、反馈来促进成长,不断改进自己。
2、以教为学: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自己学习的过程。其实我们日常可以通过写作分享、朋友圈分享等方式建立起自己的以教为学的习惯。
3、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的关键是提升我们的元认知。元认知是对思考过程的思考,刻意练习是提升学习能力最重要的底层方法。
成甲老师分享了三点刻意练习的经验:
( 1 )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进行反复的探究和思考,直到把这个问题吃透,弄明白。
( 2 )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知识能力单元;
( 3 )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识框架。
读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临界知识,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我们只有不断的改变自己,改变底层思维,调整心态,打破惯性,才能从容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