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我去了两次殡仪馆,近距离接触到4个人的离去,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死亡近在咫尺。
4个人中,一位老人是报社的老领导,建国前参加工作,离休干部。去年七八月份发病,肺癌晚期,10月份去世。
两个中年人是我的同事。一个是部门主任,姓高,一个是记者站站长,姓苏。
苏老师死于心肌梗死,去世的那天,是他退休一周年的第3天。老高得的是小细胞癌,去世的时候刚刚过了退休年龄。
他们两个只比我大10来岁,你可以想象,这件事对我的触动非常大。
后来,报社编辑部主任,姓田,得了血小板缺乏症。科普一下,血小板的正常值是125-300。而老田发现的时候是14,只有正常值的1/10~20。
他的病有什么后果呢?就是一旦出血,完全止不住。尤其是内脏,一点点出血,就可能要了他的命。
去医院看望他回来,我对他爱人半开玩笑地说,一定要对老田轻拿轻放,一定让老田挺住。老田只比我大3岁,照这趋势下去,他如果挺不住的话,很快就轮到我了。
最后一个死者,是我同事的孩子。吃东西的时候卡住了,窒息。从发现到呼叫120,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脑死亡,没有自主呼吸。
孩子在医院的ICU病房呆了十几天,恢复无望,同事忍痛拨了管子。孩子死的时候,只有13岁。
2|
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不会因为人已经去世了,就生拼硬凑死者的种种好处,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厚道的长者。
说他们,只是感叹人生的无常。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到。
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
就像《不差钱》里,小沈阳所说,人生这一辈子可短暂了,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
这样,我们就面临着人生的两大痛苦:一是人死了,钱没花了;一是人活着呢,钱没了。
其实不单单是钱,还有亲情、爱情、友谊、幸福……
3|
人们对待生活,有两种态度。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
拿嗑瓜子打比方,有的人嗑一个吃一个,有的人嗑一大把再一口吃掉。
前一种属于及时行乐型的,能随时得到生活的乐趣。而潜在的危险是没有积累,危机来了只能听天由命。
后一种人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喜欢延迟满足。它的潜在危险是,你很可能等不到享受乐趣的那一天。
对待不确定性,我们不妨采取短期和长期两种策略:
长期策略:随着医疗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大概率能活到100岁。退休之后,很多人还有三四十年的生活。
那么,我们就需要有一个长期主义的主张,包括挣钱理财,锻炼身体,买保险,学习,旅游,培养适合的兴趣等等。不要等到80岁的时候,钱花光了,或者卧病在床。
短期策略:2019年有一则新闻,一名年轻的女性,晚饭后去健身跑步,结果在黑暗处被一个年轻人拿刀捅死了。如果她是一个及时行乐的人,躺在沙发上看韩剧,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了。
意外随时都会发生,不然就不叫意外了。那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那我们可能需要一个短期主义的策略。
给帮过我们的朋友说一句感谢,告诉父母孩子你爱Ta,一直想吃又怕长胖的红烧肉,抽时间去大吃一顿……这样,万一下次体检查出癌症晚期的时候,我们就不至于觉得这辈子活得太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