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每位父母也不尽相同,养育孩子的方法自然也会千差万别。我一直认为育儿其实是自我人生态度的反思,观念与方法的改变是亲子时光里一段又一段的旅程,正确的“爱”加上恰当的方法,每位父母都可以成为自己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许你需要做的只是走进孩子的心里。
很多人说“淘气”是孩子的天性,有时“淘气”让父母感受到童趣,有时却让父母感到头疼。当“淘气”的行为妨碍了规则,我们往往首先会想到制止,有时候越是制止,孩子越是来劲。
孩子有很多不符合成人思维习惯的行为,在成人眼中,这种行为不影响他人时便是童趣;影响了他人便是“淘气”。所以“淘气”只是从成人的角度对孩子的评价,是用“定势”的思维看待孩子的行为,并不能帮我们了解孩子。
换个角度看问题,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
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世界上的每一件事都是没有经历过的,他们不懂成人的“定势”和社会规则。
举个例子
前段时间,接连几位妈妈问我孩子2岁了,特别喜欢扔东西,不听说,把东西到处扔,看书扔书、吃饭扔勺,说也不听打也不听。有时甚至看着你的眼睛,故意扔给你看。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特别生气。
如何走进孩子的心里,解决这些“淘气”的问题呢?问自己三个问题吧。
1、这件事对孩子来说有什么新鲜的意义?
2、这件事孩子表现出什么样的状态呢?
3、我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呢?
扔东西,有什么意义呢?想象一下如果你第一次扔东西,会有什么样的体会?
眼睛:看到被扔的物体划过一个弧线,飞向远方。(这是从未观察到的景象)
耳朵:物体落地碰撞,发出不同的声响。(这是第一次听到这么远的地方因为自己而发出的声音)
手臂:感觉到物体的重量,扔出去的力量不同,飞出去的距离不同。(这是第一次体会到力量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周围的人:居然可以吸引到成人的注意力,甚至会过来跟我说话。(又一种影响别人的力量)
我想这些新奇的发现一定在我小时候发生过,可是已经没办法在我的脑海中回忆起来了。只是在脑海中想一想,我也觉得如果我第一次做这件事,我会很兴奋的。所以,不管怎样,这是一件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事情,不是吗?
当我们的好奇心走到了这里,还不能入手思考如何引导孩子的问题。下一个需要我们思考的就是“孩子的状态是怎样的呢?”
惊奇与喜悦:如果孩子表现出兴奋,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出那是因为孩子发现了这样做很有趣,体会到了自己与物体之间因为力而产生的联系。
生气:如果孩子做这件事情表现出不高兴,那么十之八九是在发泄情绪,释放情绪所带来的能量。不知道什么事情,让孩子伤心了。
心不在焉、观察父母:如果孩子的注意力并不在扔的物品上,而是总是关注父母的反应,那么孩子应该是通过这种行为吸引成人的关注,也许他自己待着无聊,希望有人陪陪他了。又或许他们想得到某种东西。
想明白了这一切,该思考如何引导孩子了。综合上面的问题,孩子行为的原因可以归为三类:
一、好奇探索: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幼儿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又因为经验不足,很多事物都充满了诱惑。孩子不经意间扔了一个物品,发现原来这个动作,这么有趣,于是开始尝试不同的力量,聆听不同的声音,甚至于着迷于成人紧张的反应。这一切都让孩子体会到了力量。
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保护孩子的探索意愿,创造一个安全的可以“淘气”的环境,选择可以扔的物品,给孩子充分尝试的机会。当孩子拿到了不可以扔的东西,只需要及时的跟他交换过来,告诉他“这个不行”,让孩子了解行为的界限。用不了多久,孩子便会掌握这件事情的规律,也就不喜欢扔东西了。
二、发泄情绪:对于发泄情绪型的“淘气”。我们需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哭或是生气都是被允许的,充分运用“共情”安抚孩子。同时,要让孩子明白我们接受你的情绪,但是不接受伤害自己或是家人的行为,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扔东西。
三、 吸引注意:这种情况,需要我们仔细的进一步思考,孩子想要得到的是什么?有的孩子想要得到陪伴,有的孩子想要得到表扬,甚至让我们看来很古怪的需要。总之,这是给家长的一个信号,你需要进一步了解孩子了,他的想法你没有觉察到,而且孩子对这一点很不满意。
你发现了吗,原来看孩子是一个如此有趣又有挑战性的事情。只是依靠本能、或是上一辈的经验、甚至专家的指导,都不足以解决自己的育儿问题,你还需要一份很好的好奇心,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入,如同回到自己的童年探秘,去找到自己与孩子相处的最好的方法。
作为爸爸,我觉得育儿是最享受的事情,亲子是非常美好的一段时光。你再不行动,孩子便长大了……
关注《老爸的修行》,在分享中思考自己的人生,享受自己的亲子时光,让我们用爱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本文原创,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