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受风吹草动影响的天性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很容易被风吹草动影响的动物,就是人类,这很可能是从上古就遗传下来的本性。因为在古人还没有发现钻木取火和发明石器前,几乎没有什么自保和抗敌能力,尤其当时地球上有那么多可怕致命的猛兽环绕四周。
「警觉性」,是在那片物竞天择的大地上,唯一也是最重要的保命条件,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谁正在草丛里或黑暗之中,悄悄的盯着我们,准备把我们当成牠饱餐一顿的猎物。
随着人类进化了那么多年,我们学会使用大自然的资源,开始制造机械并改善生活,甚至创造了很多不可思议的科技,于是我们正式地统治了这个星球,世界上其他动物完全无法与我们抗敌,只能活在人类还没有好好开发之处或是动物园里。
但当我们对其他生物的警觉性降低,但却转移变成对其他人类的警觉,很多人常常在想,别人是不是说了我什么?到底别人是怎么看我?为什么他要这样说我?对方有什么目的和用意?
古时候的风吹草动变成一种「风声」,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这可以说是一种好奇心,所以我们习惯窥人隐私,打探别人各种八卦,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总觉得我先了解先讲别人,就是先下手为强,甚至这也会被有心人拿来当作一种杀人不带血的工具。
谁人名下无人参?
这让我想起康熙王朝中的“风闻言事”,其实「风闻」二字最早出现于《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明代一度被禁止的“风闻言事”又被启用,希望能知道所有科道官私下的意见情报。因为“风闻言事”所以大家都可以补风捉影,没有实证就告发某人做了某事。
在影集《康熙帝国》中,康熙当时无耐看着满桌百官们告发他人的折子,无奈地说:「谁人背后不参人,谁人名下无人参?」,这说明大家有多爱说别人是非和批评别人。
康熙在那一段剧中的精彩台词大意如下:
“
你们都看到这些折子了吧,这些折子都是弹劾你们的!王福全、明珠、索额图、索额图、明珠、李光地,你的、你的、还有你的、你的。明珠,全是你们的、胤礽,这是你的!
风闻言事,闹的是满城风雨。朕真是大吃一惊啊!朕有些怕了,到今日为止上书房收到的奏章是六大箩筐,1533折,更可怕的是,还有源源不断的报来,此时此刻,谁人背后不参人?谁人名下无人参呢?
满朝上下恐怕只有两个人没有人弹劾。一个是老祖宗,另外一个嘛,可能就是朕了。朕还真谢谢列位臣工了啊!给朕留着个面子。照奏章上来看,朕的周围都是一些奸臣,大清该退回关外,该改朝换代了!
这个时候,朕想起老祖宗的一句话,世上最不可信的是什么?奏折!至理名言啊!朕为什么把这些奏折给你们看呢?啊?
是信任你们!你们是朕的兄弟,亲信大臣,还有儿臣,朕不相信你们相信谁啊?你们把心放开一些,要处变不惊,要坚持朝政,记着,天塌不下来!明白吗?跪安吧!
”
远离风声,不随风动
无论在中国、亚洲或世界上,现在每天最不缺的就是风声了,风从报章媒体上面来、风从言论免责权上来、风从身旁亲友来、风也从那些不真正认识熟悉我们,却爱讨论我们的人身上来…
又或者风从哪里来?可能连风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才有“罗生门”这个词,最后用来为这个不负责任的风,划下一个莫名其妙的句点。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有多少人就像那花一样,一有风声、雨声,便殒然落地。
不如闭上眼睛,轻轻吸气缓缓吐气,把它当成一阵悠然飘过的微风,风动人不动,人动心不动,心动灵(魂)不动,灵动宇宙万物不动,宇(宙)动大千世界不动…
这就像大环境,每天其实都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改变,如果我们永远只向着一个方向,哪天风不朝向这吹了,我们不就转不了了吗,那怎么办,这让我提醒自己要常自我调整,才能适应环境。
当然,我们也不是要一直要不断的动,还要学习「该动才动,不该动就千万别乱动…」如果我们希望可以更幸福,也要练习远离风声,不随风动,如果常看新闻或听人聊八卦的朋友,只要一个月不要看新闻或听人聊八卦,就会对幸福感的提升,非常有帮助了呢。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我又想起苏东坡和佛印禅师这两位好友互动的精彩故事。佛印禅师是宋朝的得道高僧,居金山寺,精通禅理,雄于辩论,与当时文学超然且同样精于禅理的大文豪苏东坡私交很好,俩人常交流。
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为官时,有天灵感一动,写了首佛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他自认这首偈作得很妙,越看越神气,便派属下渡江献给佛印禅师看,盼望能得到这位方外之友的赞叹。
却没有想到佛印「宁教老僧入地狱,不将佛法卖人情」,绝不随意恭维他人或谄媚达官贵人,苏东坡的偈虽不错,但竟自赞已修到八风(得、失、称赞、毁谤、快乐、痛苦、出名、不出名)吹不动的境地。
在佛印来看,实有言过其实之失,于是便想藉机给他来个当头棒喝,一来考验苏东坡修行境界,二来也好让他明了谦虚之理,以免犯上「未得称得,未证谓证,未悟道悟」的妄语戒。
于是在那张箴文背面简单批上「放屁」二字,便交来人带回。
苏东坡看后,勃然大怒,暴跳如雷,立刻渡江找禅师理论,结果只见禅师房门紧闭,门上贴着一张纸条:「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东坡是绝顶聪明的人,一见之下,大为惭愧,无地自容,不敢与禅师碰面而,黯然离开回瓜州,自此以后更加谦虚的修持了。
想想,在我们的人生旅程,无论在生活中或还是职场上,不都是难免会受到风声和谤言的影响,记得有人曾半开玩笑对我说,这社会上,如果完全没有被别人批评的,不是极度没个性,就是完全没成就呢!
看来,动或不动?何时该动?又该动多少?
真是需要好好地修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