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稍对心理学有点兴趣的人,都对压抑和防御这样的词汇非常熟悉。学着学着,我以前就会有一种感觉,好像压抑和防御是个坏东西,应该被消灭。前些日子,我记得李松蔚的相处之道有讲到,人的每一种状态都是有意义的,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是对自己的一种深深接纳,对我很有启发。
压抑当然是有好处的,在社会化的状态下,负面情绪不合时宜地表现出来,很有可能让别人讨厌甚至厌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为了保持现实功能,需要压抑住那些不能忍受的情绪。我记得很清楚,在父亲出事的时候,母亲是如何经常性地处于情绪崩溃状态,以至于无法处理现实中的事务。是压抑住自己恐惧、害怕、不安、不知所措情绪的我,理性地处置了一部分现实事务。同时感谢大伯和四叔,正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可见一斑。那时候自己真恐惧啊,心疼自己一分钟。
正如丛飞从公号发表的《诉苦是一种能力》一样,我过去确实对周边人十分不信任,不相信他们有能力接纳、理解我的感受。我唯一信任的就是咨询师,团体里的成员我也有一些小心翼翼的试探,更别说现实中的朋友。也许是自恋,我确实把别人都看作不会理解、消化别人情绪的低能儿了。当然,我仍然认为做到这点不容易,但是小看天下英雄,确实和我的自恋有关;或者说,我的父母确实是这样的低能儿,未必我的朋友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我决心有所改变,开始冒险。
其实,我已经开始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