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电影《青蛇》,我才发现,众生狂乱沉迷、放纵恣肆,狂乱的舞蹈、妖红的烟瘴,是走不出那两个两个丁香般女子的。《红楼梦》式的人与情,抑或是《青蛇》般的性与爱,讲的无非都是同样的东西,便是人性。无论《青蛇》还是《红楼》中的众生,都是堕落的、无可救药的,既可鄙、复可怜、又无可理喻。
爱与性,不过是人的本能,却被强加为一种规则,像皇帝的新衣一样被人穿在身上,这件新衣被称为“道德”。《青蛇》的结局总是给人一种难以名状的压抑——白素贞与法海学做人学得太认真,结果都输了。白蛇总是想褪去兽性,于是认真的学人一般走路、说谎、做爱与流泪,这是一种经受苦难的过程。而法海,是嗔僧,近乎偏执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抗拒不从属于他认为的世界的一切东西。他的世界亦如昏暗的佛堂,木鱼声的急促、和尚的惊恐万分。因为惊恐,便闭耳塞听;因无法抗拒,便赶尽杀绝。然而,人终究摆脱不了他们的本质属性,总要堂吉可德试的投入,于是人便有了苦难。不可笑吗?看客们以为那个带着两个徒弟道士,而实际上,白蛇与法海,才是可笑的堂吉可德。
曹雪芹把两段故事合成一回来写,元春入选凤藻宫,秦钟命丧黄泉,倒像是一种刻意安排的暗合——一个是苦难的开始,一个是苦难的解脱。所谓“人”的修行,恰恰是永恒递减,不断丧失的过程。如薛宝钗一般,“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便是一种“人”的修为吧。电影里的白蛇便努力地这么做了,连说谎也练习得这么一丝不苟,她不断地修行,却不断地出现裂痕,因此才回流着泪对小青说:”做人有太多规矩,硬去做,不能做一个好的人“。在社会上,许仙是一个”好“的人,有人的贪婪、懦弱与虚伪的”老实人“,大概也是一个可恨的人——他的妻子最终为他付出了生命,他口中却随着小青喊“姐姐”,而不是“娘子”,短短的两个字,把一个道貌岸然,薄情寡义的许仙跃然荧幕,所以青蛇说“你出卖了我们”。一个“好人”大概必须不能做一个“好的人”。同理,薛宝钗,她听闻薛蟠说柳湘莲与尤三姐的事,反应竟如此冷漠,我便对这个人物再也爱不起来了。这么一个感情但凭利害决定的“好的人”是可怕的。因为这种“好的人”是“道德”的坚定拥护者或创造者,便有了白素贞式的悲哀与苦难。并非我要把这种苦难穿越,曹雪芹先生亦十足地表现了——元春、迎春、金钏、秦可卿、尤二姐、晴雯,莫不是在这种“苦难”中死去。
物质方面,《青蛇》与《红楼梦》都展现了一种繁华的世界,苦难之一,便来自这繁华世界中的贫困。尽管读书时被灌输“贫贱不能移”,但我以为,贫困绝不是优秀的品质,更不是思想丛生的原因。恰恰这种物质上的贫瘠,是苦难最形而下的根源。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贫困中获得身体与灵魂的双重觉醒,从这一点上看,曹雪芹和李碧华倒是蛮像的。毕竟,《青蛇》与《红楼梦》的主人公,都逼迫自己站在了天堂与深渊之间。贫困毕竟是肤浅的苦难,而不是苦难本身。面临苦难,人好像进化出了一种对其的高度麻木。
说到贫困的苦难,我想到了同乡作家戴厚英。经历了各种风潮的她,晚年致力于资助家乡教育,最终却与自己的侄女被自己帮助的同乡学生杀害。她经历了各种革命、造反之类的苦难,自以为看透一切,并宣扬人性觉醒的作家,最终死于人性之恶。这是一种对“做人”多么大的讽刺和亵渎?
同样是摆脱苦难,白素贞通过救赎他人——诞下了自己的孩子,寻找自己的丈夫,保护自己的姐妹;晴雯选择了无力地抗争;尤二姐选择了逆来顺受。法海、惜春和贾宝玉选择了信仰。
法海有着近乎执着的信仰,宝玉则把信仰变成了一种皈依,然而他们都无法摆脱这种偏执的迷津,愈陷愈深。面对普遍的苦难,声称能够救赎的信仰像头发一样向上生长,越国透露理性的高度,也点燃了思想叛乱的火焰,一同被点燃的,还有愤怒——当一个人面对苦难无可皈依时,他往往就愤怒了——这是最直接的生理反应。或许是为了驾驭这种感情,我们选择了信仰。是否是自欺欺人呢?法海那么坚定地信仰佛,最终却被白素贞诞下的孩子击碎了三观;白素贞那么坚定地信仰爱情,却最终被许仙无情地背叛;妙玉那么信仰清修,却最终沦落风尘。
往大了说,一个自诩为富有的民族,沉浸于所谓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中,而信仰却轻蔑地掉头离去。这难道不令人悲恸?
苦难与信仰,未必是等量的 ,这取决于人对苦难的麻木程度。法海是敏感的,林黛玉也是敏感的——他们精神的攀援行动遭遇了崎岖的地貌,他们的悲哀在于不知这其中的不可避免性,却还在偏执地寻找出路。
信仰未必能够得到救赎,因为“救赎”的本义,早已遭到“伪信仰者”的篡改。或许是听到了焦大的流言蜚语,秦可卿才会说出“治得了病,治不了命”,而王熙凤却淡定自若地坐在轿里,默许下人用牛粪堵焦大的嘴。这便是一种“伪信仰者 ”——这种信仰,不过是标榜道德的工具。前文说过,白素贞式苦难,来自这种“好的人”遵循或创造出的规则,即“道德”,这种大杀器,是到的精英们庸俗的道具。循着这样的足迹去信仰,自然找不到救赎的路径,因为它没有良知,便不是真的救赎。
真的救赎,唯有“自救”,在尚未掌握信仰的真正的核心 与完成自救之前,必须慎言救赎与它的衍生词。
究竟是凡夫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