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读书,读到论语第七章第十六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枕着自己的胳膊睡,我也乐在其中。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那天边的浮云。
这描述的是孔子的生活状态。尽管粗茶淡饭,生活清苦,但孔子依然乐在其中,不为贫贱移,不为富贵惑。
之前也读到关于孔子的学生颜回的一段,描述的是颜回的道。
颜回的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
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颜回过得如此清贫,却依然开心、喜悦、自得其乐。
这种心境与孔子追求的极其相似,难怪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是颜回,我想,大概就是因为他们二人追求的都是道,他们关注的是内心的丰盈,外在条件没那么重要。
孔子和颜回的快乐是由内而外的,不依赖于外物。
外在环境千变万化,我们无法掌控,但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内心。
向内求,是注定有结果的;向外求,却充满了不确定性。
可见,抛开外界环境的好坏,修心之旅才是通往幸福的旅途。
那么,我们要如何修心呢?
著名的企业经营之父稻盛和夫老先生说过,我们这辈子来人间走一趟,目的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为了进化自己的心灵,人固有一死,到离开的时候,如果我们的心灵比来的时候更加纯净、美好了,那就是成功的。
对照这个标准,其实每个人一生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每日只需“三省吾身”,不断察觉、反思、调整,就能离此目标越来越近。
具体来讲,还是可以回归到孔子提出的“学而时习之”。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学”,一个是“习”。
学就是学习相关知识,习就是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加以实践。
说到学,其实学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读书,二是与人交谈。
读好书,读圣贤书,是升级认知,净化心灵的最佳方案。不论多穷,买几本书的钱总是有的,不论多忙,每天抽十分钟读书总是可以做到的。
与智慧的、能量高的、知识渊博的人交流,是最能刷新自己的一种方式。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果生活中出现这样的“导师”,然后TA又看得起你,愿意与你交谈,那真是如获至宝啊,一定要珍惜。
再说习,这就要求我们把所学付诸于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哪怕是学到了再小的一点,只要不断地实践、反思、调整,就能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很多事情在于坚持,即一个“匀”字,不管多难的事情,多大的目标,如果均匀地分配到每一天去做,也是可以达成的。持之以恒地躬行,就会看到效果。
孔子和颜回之所以能在陋室中保持愉悦的心境,我想这是因为他们追求的是道,而我们大部分人追求的是命。
根据孔子的标准,这个道和命的关系,其实可以浓缩成:
向内求,即是道;
向外求,则是命;
道恒久不变,命飘忽不定。
为命奔波,难求其乐,
为道而生,自得其乐。
向外求,我们容易被牵着鼻子走,向内求,我们更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选择向内看,向内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