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北大毕业留美学生给父母发万字长文,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那则新闻,看到男子写的的一字一句,隔着屏幕都能够体会到他的愤恨。
原生家庭对他的伤害,成为他终身的痛楚。他的事情在网上不断发酵,仿佛唤醒了无数被原生家庭伤害的人。网络上开始不断涌现出关于原生家庭的文章。比如:原生家庭让我自卑,原生家庭让我不敢与人交往,原生家庭让我没有自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原来自己过的不好的原因是自己的原生家庭,甚至很多人站出来对原生家庭发出血泪控诉。
但是你真的了解你的原生家庭吗?原生家庭是父母的家庭,对于原生家庭的控诉实际上是对于自己父母的控诉。但是对于自己的父母,你又了解多少呢?父母那一代的人,很多都没有受过好的教育。对于他们的父母来说,保证他们的温饱已经实属不易了。他们不懂的怎么样去耐心和孩子讲话,他们不懂怎么样能够促进孩子更好的成长,他们不懂什么叫做人文关怀。因为,满足孩子们正常的生存需求,已经耗费了他们所有的精力。所以,到了我们父母来养育子女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该怎样去养育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在这方面都还是个孩子。他们想把小时候自己父母没有给到自己的东西全部都给自己的孩子,所以他们过度关怀,管的太多,有时候甚至执拗、专横、不讲道理。
高晓松曾经在奇葩大会上说起过自己的原生家庭。他说一辈子从来没有问过父亲任何一个问题,和父亲的关系极度紧张。对于原生家庭,他有长达二十多年的不满。可是,曾经因为原生家庭的问题受到困扰的他,告诉我们生活不知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他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着,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原生家庭也许带给你伤害,但是最终决定你过怎样的生活的却是你自己。原生家庭的事情给了很多人一个躲避焦虑的港湾,对于自己的不如意可以想:都是因为原生家庭我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潜台词是,这一切都不是我的错,我不用承担责任,我不用改变。可是,事实上,能不能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决定权只在你自己的手里。
晚清名臣曾国藩,出生在一个消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地方。十四岁开始参加县试,接连七次名落孙山。终于在二十三岁那一年考中秀才,后来又中了举人、进士。对于当时的曾国藩来说,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是他唯一的目标。但是,进京做官感受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之后,他在三十岁的时候为自己定下了“做圣人”的目标。”做圣人“对他来说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实践标准。他每天都会做总结反思自己一天的所思所行写成日记,有不妥的地方努力认真地改正。正是如此,他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成为了一代大儒。
一个人能做多少事情,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最关键的决定因素不是原生家庭,而是那个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