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一个命题作文,一个又考验我本就不富余的智商的要求。
先从一个故事说起吧。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呀?”他很自豪的说:“我是孔子的学生!”客人就说:“那太好,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呀?”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 “三季!” 最后,两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就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 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这个学生快吓晕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 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么说有三季呢?”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吗?他是蚂蚱,蚂蚱是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有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讲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这个故事经常被用来安慰别人不要与不讲理的人较真,用以宽心之用。我觉得人总要需要一个过程才能自己明白一些道理。这个过程因人而异,大多数人没有天资聪慧的本钱,只能因总结失败而改进,所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一个故事讲完了,如果讲故事的人是一个很好的导师,我想听者可能很快会释然。只是,我一直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是,这种释然可以持续多久?可以让这种释然真正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遇到一个“三季人”,好吧,我们想想这个故事,释然了。如果一转头,又一个“三季人”在那里等着跟你说话。也罢,我们再用这个故事来帮助自己。然而,第三个“三季人”还在你即将再次转身时等着你呢。怎么办?我想,仅凭这一个故事包打天下的法子可能不太灵光了。这世上怕是难找可以以一套办法就应对所有的问题,即便这些问题都是相似的。也罢,那我们可否多准备几个故事,以备不时之需呢?好吧,故事大王非你莫属。
我觉得还得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去改变自己。记得《武林外传》中,郭女侠有句台词,“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我觉得这句话,很好,好在我们可以在每次心绪不宁时默念几遍。我试过几次,在心绪不宁,或者情绪激动来得还不是那么快的时候,还是有点效果的。反复几次,对一些事看的也不那么重了。我想,郭女侠也不会想到一句台词,可以帮到戏外一莽撞人。
劝人也好,宽心也好,这些故事都是智者讲的。我觉得智者也不都是一出生就成为智者的。他们也是在一次次失败,挫折之后,成长起来的。所以,这个过程着不得急,但要精心。或许见过“三季人”,还会有说盐是甜的,糖是甜的之类的人。总会遇到要跟你辩论,你所掌握的常识的人。世界太大,也太奇妙,你觉得别人不可理喻,人家或许还觉得你另类呢?所以,不要被盐到底是什么滋味,而左右你自己,自己觉得好吃有需要就行。
但这是一个过程,一个自己修炼自己的过程,一个需要慢慢体会的过程,一个知道人生不易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