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这本书中作者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距离印度的孟买市大约50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做“犹提”的小村庄。那里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斯塔拉姆·葛文德。尽管他已经垂垂老矣,每天拄着拐杖、佝偻着腰,甚至要用一根橡皮管子对着他耳朵大声讲话他才能听见,但是,斯塔拉姆依然保持着自己引以为傲的尊严。他平日里穿着考究,有家人在身边陪伴,年轻人到家中拜访他的时候,都向他鞠躬致敬,并且摸着他的脚进行祈祷。
斯塔拉姆老人活了110岁,娶了3个老婆,生了13个儿女,形成了一个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在生前,这位老人一直掌握家族的财产大权,而且在整个村子里,人们遇到结婚、土地纠纷以及如何经营这些问题的时候,都会来听取他的意见。正是因为如此,他在家中乃至村子里都有崇高的地位,不断地得到来自子女晚辈的照顾,他可以做自己任何想做的事情,比如每天晚上骑马巡视自己的田地,这个习惯被坚持到了他去世的那一年。纵观他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自己漫长的生命里,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生活,也一直有家人陪伴在身边。
这是一种极有尊严的老去,这位斯塔拉姆·葛文德老人,我们可以从他的身上看到几个特点:一来,他一直掌握家庭中的财富,而子女们都在迫切地等遗产;二来,他在家里和村子里是经验和知识的象征,年轻人遇到困惑会寻求他的帮助;三来,因为有子女照顾,所以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生活方式。他的晚年生活,正是传统社会中的老人的状态。
但是在现代社会之中,情况变了。第一,子女的经济相对独立了,老人的遗产不再是他们安全感的最主要来源,子女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和父母的冲突变得更加明显。这一点在我们的生活里可以经常看到,比如在养孩子的时候,儿媳妇和婆婆之间的尿不湿与尿布之争,这不仅仅是两个东西的使用效果问题,更深层次的因素是不同生活方式的冲突。这种情况下,子女当然不再愿意和老人共同生活。
第二,现代社会里信息和知识传播得太快了,几百年前印刷术引发的革命,在今天被互联网推向了新的高峰。老年人对于知识和经验的垄断地位没有了,今天我们有了任何疑问,第一反应是上网查一下,而不是问问老人。如果新买的手机有些功能不会用,可能问一个年轻人更有效。就这样,崇拜老年人的文化传统逐渐淡化了。
第三,在传统社会里,人只要没有丧失劳动能力,就会一直坚持到底。但是现代社会里,老人靠着退休金和保险制度,可以衣食无忧,医学条件的改善也让人的预期寿命在不断增长,所以人退休以后的时光可以长达数十年之久。
以上这些原因,共同造就了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老年人群体,他们有退休金养活自己,但是缺少子女的陪伴,同时他们面临着健康状况的恶化。
如何在现代社会有尊严的老去?
1、先确保有足够的钱养活自己的老年。
根据《百岁人生》这本书的说法,这个世纪人类活到100岁的概率会极大增加,就如我们的邻国日本,平均年龄已经达到89岁。
如果按照60岁退休,那么退休金能否支撑后续的29年?根据现在人口出生率的持续走低,中国老龄化程度会持续加强,也就是说我们的社保缺口会越来越大。
社保是政府安排下的养老保障。各国社保做法不同,但逻辑都一样。社保的钱不是政府变戏法变出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还是每个人自己工作所得,只是换了个解决期限错配的形式:你工作有收入就向政府交社保,60岁退休就从政府领社保。政府居中,向今天的你收钱,将来再把钱给你。
社保本质上是每个人用年轻时的收入负担年老时的开支,但是,表现为年轻人养老人后,它跟庞氏游戏就有个相似之处:如果下家人数增加,则越做越好做;如果下家人数稳定,则越做越难做;如果下家人数减少,则马上出大问题。
无论是哪个经济体,你总是想经济增长比不增长好吧?但经济一增长,生活水平提高,而生育意愿必然下降。在人口那一端,表现为人口增长速度下滑,极端的时候负增长,比如日本;这一端则是生活成本上升,社保要保障温饱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如果按照中国现在老龄化的速度,我们的社保根本支撑不了这么多的老年人,那么到时候,我们这代人的养老怎么办?所以延迟退休就是必然,我们得做好充分的生理和心理准备,接受延迟退休的到来。
看看邻国日本就知道了,我这次去日本旅游,大巴车司机是位65岁的先生,导游说,在日本70岁的司机都不少。
2、必须储蓄,储蓄必须用来投资,而投资期是一生。
当我们明白即使通过延迟退休,也不一定有足够的钱可以养活我们的老年生活后,我们就得从现在开始拥有储蓄的习惯,而储蓄的钱也不能放在银行不动,那样也会被通胀抵消掉。我们必须拥有投资知识,并且这一生都得进行投资。
当你明白投资期如此之长后,就知道某一类资产的一时涨跌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数十年的跨度中你得始终有合理的资产配置。
3、从精神到身体都要武装好自己
不管法定退休年龄是多少岁,从实际来看,我们大部分都得工作到70岁,独生子女要承担赡养老人的压力更大,则要做好干到80岁的精神准备。必须工作的生涯这么漫长,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是终身保有工作能力,为此只能是努力终身学习,并且锻炼好身体,让自己在70岁依旧可以精神矍铄的工作。
感谢:《得到》“王烁•30天认知训练营”——《规划:你已经输在起跑线》
《最好的告别》,作者:阿图·葛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