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解决乡村产业振兴的问题,要寻找到与当地条件相适应的产业支撑,形成乡村的自我造血功能。
挖掘乡村资源,壮大乡村产业。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种养业、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等,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更好彰显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体现乡土气息。绿色引领、创新驱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北部生态区的优势,挖掘广东第一峰的资源,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市场导向、政府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要素、市场和各类经营主体。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形成以农民为主体、企业带动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做精乡土特色产业,打响西洋菜、淮山、丝苗米、走地鸡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支持建设规范化乡村工厂、生产车间,发展特色食品产业。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建设一批专业村镇。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党组织致力于推动乡村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向农民传递国家政策,未来发展方向,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广大农民贴心的朋友。引导村民组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村民解决乡村产业发展和市场问题,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农村党组织在了解农村居民实际生活需求和发展愿望的前提下,引导乡村治理工作体系逐步向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维护乡村发展环境和谐与稳定,改善乡村发展秩序,也为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制度保障。农村党组织工作扎根基层,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对于传承优良乡村文化、引导乡村文明新风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引导乡村文明新风建设,为乡村地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