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他爷爷也生病了,我不会写字,你帮我写上吧!”奶奶抱着一岁大的弟弟,用当地的方言说道。这不禁让志愿老师犯了难,让家长签字的安全责任书,怎么能自己代签。在一旁的居委会书记说:“我签吧,他们家情况我了解。”
暑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的五位学生来到了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卜落社区,当起了为期二十天的志愿服务老师。“小草学堂”的种子撒到了这个以茶叶为主导的巨峰镇,“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里的孩子在茶园间奔跑,在奔跑着悄然成长。
男孩十岁了,黝黑的脸上眼睛却是亮亮的。当奶奶说到他们家的家庭情况时,他低头玩着一辆玩具小车,他的手指缝里都是泥土,身上没有多余的一点赘肉,瘦瘦的,勉强能把衣服撑起来。奶奶怀里的弟弟嚷着想要哥哥的小车时,“好吧,给你给你。”男孩说着,把小车送到了弟弟手上。他这才抬起头来,看向陌生的志愿老师毫无怯意,离开时还主动和志愿老师挥手说再见。
第一天上课,这个男孩同样给志愿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在前面卖力的讲课,其他同学认真地听讲、跟读,他靠在椅子的后背上,双脚蹬着桌子,使自己的重心在椅子上,拿着一本已没有封面的故事书读着,一名志愿老师过去俯下身提醒,男孩亮亮的眼睛看着老师,真诚无比地点点头,把书放进了抽屉洞里。只见没一会儿男孩又拿出书倚在椅子上看了起来。
发现男孩所有课都是这样的状态后,志愿老师和男孩谈话,问学到了什么。男孩只是笑着,露出他洁白的牙齿说“不知道”。志愿老师嘱咐道:“既然来了小草学堂,就有学到点东西,就要有所收获,好吗?”男孩亮亮的眼睛看着老师,又真诚无比地点点头。
男孩的桌上总是乱乱的,倚在椅子上,有时候手里是稀奇古怪的玩具,有时候是象棋的棋子,志愿老师每次意味深长的谈话,他总是无比真诚地点点头,给志愿老师他下次一定改正,“痛改前非”的错觉。
每次放学男孩的奶奶总是最晚来接他,每次男孩总背着书包向大门的方向张望。大大的书包背在他瘦小的身躯上显得格格不入,书包框线的边角早已磨开,上面还有笔涂画的痕迹。书包重重的落在他的背上,汗渍随着汗水的蒸发留在了男孩的脖子上。
老师从未放弃他,直到最后临走前,志愿老师蹲下身拉着男孩的手说:“你看你的名字叫杜梁耀,家里对你的期望都寄予在这名字里了,不要让家长、老师和许许多多爱你的人失望,下次再问学到什么的时候,不要再说不知道了好吗?”男孩亮亮的眼睛看着老师,真诚无比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