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我曾看过一篇被朋友圈疯狂转发的题为《断舍离》的文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我很认可个中的道理。在物质日益充盈、生活充满诱惑的时代,返璞归真,由繁入简的生活方式,不但是每个个人应该提倡的,也是我们的地球母亲要求我们做到的。
“73亿个梦想,一个地球,三思而后行”,这是2015年世界环境日的口号。其中的“行”,代表的东西有很多:吃,喝,用,玩,排放,消费,使用…… 基本囊括了人类生活在这个社会上需要做的大部分事情。为什么要三思而后…? 看看下面这组震撼人心的照片吧,因为我们人类的过度贪婪、过度开发和过度使用,地球都变成了什么样子了。
这个位于美国犹他州的铜矿山始建于1906年,如今深0.97公里,宽4公里,总占地面积近两千英亩。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一个开放式矿山。
俄罗斯莫铌采钻场旧址,位于东西伯利亚,是地球上第二大的人造洞穴(仅次于美国犹他州铜矿山)。采钻场上空为直升机禁飞区,曾有多次因气流不稳定和空气温差导致的飞行事故的报道。
加拿大亚伯达油沙矿。油砂矿是油田的一种,在提炼石油的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水,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毒气体。然而这个油田的储油量占了整个北美储油量的75%,使人类对其至今难以割舍。
卫星图片显示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左图摄于1984年,右图摄于2012年。两者的差异为人类的砍伐。
再把卫星图片右图中浅绿色的地带放大,近看是这样的:
太空站图片显示的玻利维亚村庄。每一个呈放射状图案的中心都是一个小村庄,他们呈放射状的开发着附近的森林。
马来群岛棕榈油开发区,看看原本茂密的丛林现在成了什么样子:
像这样照片资料数不胜数,每每看到都让我痛心不已。扪心自问,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的“东西”么?
女人身上穿的衣服、脚上的高跟鞋,男人的领带和西服,真的需要那么多双那么多套么?家里孩子们的玩具,真的需要那么多从商店里买来的么?屋里的家具摆设,真的坏了一点就要扔掉,不能修补一下或是想个方法再利用么?
让我们来看看澳大利亚社会到底是怎样,把保护地球的工作做到最高境界,从幼儿园娃娃开始抓起的:
幼儿园和学校会向家长定期索要家庭废品,例如不用的纸盒纸箱、装修剩下的木条和管道等,用来给孩子们做手工时使用。
看孩子们在手工小角落忙得不亦乐乎:
连幼儿园的装饰也是利用了废弃的铝管道做成的(这次配合的教育主题是外太空):
博物馆里专门设有有关垃圾回收和处理的园地。这个园地是设计给5岁以下的幼儿的。
这个机器在孩子们眼前演示如何把轻的瓶子和重的瓶子分开来:
这个转盘则演示如何将纸类分出来:
电视屏幕上播放着垃圾处理场的每个阶段的工作,最后还有压缩打包好的可乐罐立方体,玻璃瓶立方体,供小朋友们触摸。真实地感受到垃圾被回收后的样子:
幼儿园出游:带孩子们参观垃圾处理厂。亲临现场的体验深深刻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从小就开始懂得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爱护地球、循环利用、减少垃圾。
可是!光是到博物馆去看还不够深刻,老师们认为,必须到一个真正的垃圾场去感受一下,从嗅觉、味觉视觉到听觉,全方位的感受下“垃圾”,孩子们才算是真正上好这堂课了:
这个垃圾回收处理厂本周接待了第七批孩子了:
先听听工作人员的讲解,知道这里是个垃圾收集场。
讲解园地有各种垃圾分类和利用的教育资源:了解一下各种颜色的垃圾箱都改装些什么垃圾,再从清晰明了的实物摆设中明白哪些东西是可回收的,哪些则是不可以的。
各种玻璃瓶、纸张是可以回收的,而超市里买回来的装肉的泡沫托盘则不可以:
讲解室里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摆放了各种垃圾的样本。而这张桌子本身,则是用可循环的材料做成的,还曾在悉尼奥运会上使用过呢:
再去看看垃圾场收集的旧冰箱和旧轮胎:要知道这些轮胎可以经过加工碎化,和水泥一起混合制成我们的步行小道呢,这样制成的人行道弹性大,能舒缓植物根脉伸张给水泥地带来的压力。
经过一堆旧床垫,讲解员再告诉小朋友们,旧床垫原来经过再利用,可以做成我们常用的地毯呢。
这时候驶入两辆“满载而归”的垃圾车,轰隆轰隆地开进投放站,在孩子们眼前慢慢打开了尾盖:
随着垃圾从里面倾泻而出,空气中也开始弥漫开腐食的味道。孩子们不禁捂住了鼻子。
确实,每天人类产生这么多的垃圾,地球母亲怎么办呀
其实,我们能做的也很多。就像我们垃圾车上印的:“少浪费些、多循环些”:
“减少今天的消费,减少明天的浪费!”
把生活简单化,物质需求降到最低,真正做到断舍离,就从你开始,从娃娃开始,从今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