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开始讲新课了,本节课讲的是小数的意义(一)。重点是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互化过程,本节课很容易让学生上手,也很容易让学生听懂,但是又不能细想里面的内涵,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十进制”。
且看本课主要内容,通过1.11元是什么意思?这样一个问题导入,1.11元表示:1元1角1分。这个学生是在三年级就已经学过的知识,接着就是1.11米表示什么意思?
对于这部分处理,我认为我上课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让学生脑中产生表达的过程。只是简单一带而过了。比如:1.11元,很多学生知道它表示什么,我也细致的解释了,中间的1表示1角,1角是十分之一元,而十分之一元其实就是0.1元,同样的道理最后的1是0.01元。课本上不仅从实物让学生理解,也通过画线段图让学生理解,我认为这就是课本的高明之处。
像学生这样的操作过程,应该多经历一会,我上课让学生观察了,并且也摆了摆,终还是认为有些不够深入。
本节课不好处理的第二个地方我认为是从有单位到无单位的转化。十分之一元=0.1元,一百分之一元=0.01元,假使我知道了这些,这是生活中的数字,容易理解。去了单位他们依然成立吗?其实在备课时,我稍微有些疑问,并且这个疑问我相信学生是不会提出来的,因为我们生活中大多数例子好像确实就是这样的。
那既然这样,我们就暂且继续往下讲。
通过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和100份去感受十进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过程。此部分是本节课最流畅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通过这样的图感受十进分数和小数互化的依据,从代数和图形两个方面去感受他们的互化,非常直观。
课本中出示了分母是10、100、1000的十进分数,他们也化成了0.□,0.0□,0.00□。此时我想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目前只学习到了分母是1000的分数的表示小数的方法,那我们以后还会不会学习分母更大的这样的分数了的转化了呢?学生一开始的反应说会学习,还不到十秒钟马上就有一部分学生又反应过来了,不会在学习了,因为可以“以此类推”。不得不说,这时候我的学生太棒了,我也把“以此类推”四个大字狠狠地写在了黑板上。
还有一点是通过以上的讲解,学生也是很容易总结的,我也时常给学生说,数学规律是发现变化之中不变的规律,班里平时成绩一般的学生张浩然都勇敢的站起来说了两条自己的见解,并且很对。分母是10,是一个一位小数;分母是100,是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是三位小数。这些话后面我也专门指出来我们所说的分母上是几,小数点后面就是几里面的这个“几”是一个自然数。(这点不知会不会把学生搞晕了)
本节课的重难点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但我一开始的疑问确实仍然存在。其实我们本节课说到的元、角、分或者米、分米、厘米,都是建立在十进制的基础之上的。假如我们见到一些单位不是十进制的,似乎就有些不好处理了,比如:0.6时是不是就是6分呢?显然不是。所有我认为在本节课中,“十进制”也是很重要的,需要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