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感觉累,就是气虚了。气虚的人,属于气虚体质。气虚体质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概括就是疲乏、气短、出汗。大家一起去做什么事情,其他人都觉得不累,就他一个人身上不停出汗,觉得上气不接下气,那他就是气虚了。
气虚体质是由于一身之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我们先认识一下气,中医认为,气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物质,同样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还有人认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所以气是我们生命的能量,是身体的加油站,要想活出真正的健康,我们就不能“气短”,俗话说,人活一口气嘛。我们离开了气,生命就会终止;身体里气不足了,能量不足,就会表现出有气无力,像昏暗的灯光,让人感觉底气不足,很不舒服。
机体能量不足了,气不够了,会有些什么样的表现呢?从形体上来看,是肌肉松软,感觉气不够用,年轻时候表现不明显,但到了中年,上楼没几层就要歇一歇,总感觉气上不来。总是不爱说话,这不是性格的原因,主要是气不足,说话费劲,所以就不爱说了。好不容易说会儿吧,声音总是很小,他说完话以后,你总是要问他说的是什么。
一看精神状态,总觉得不够有活力。总听他说疲倦,一会儿说胳膊累了,一会儿说腿脚累了。老出汗,经常都带着擦汗的毛巾。面色看上去也不太好,要不就偏黄,要不就偏白。眼神还不灵光,看着提不起劲来。再看看口唇,颜色很淡,吃什么都觉得盐不够,有的人吃咸菜都还觉得淡。头发也不觉得黑亮。时不时还头晕,记忆力不好,丢三落四,好忘事。
有的人大便不成形,上厕所解大便一堆堆地在便坑里,还总觉得没有解干净。或者虽然便秘吧,但大便并不是硬的,经常上厕所时间很长,有便意了还得等很长时间。小便倒没有什么特殊的,就是一般尿量多些。再看看舌头,颜色偏淡,舌体胖些,舌体边上还有牙齿印。再摸摸脉,很缓慢。
平时还怕寒,怕风,老爱感冒,别人一年四季不会感几次冒,他一个月就感一两次。有些女性的子宫下垂,有的肾下垂,气不足了,托不住了。真生病了以后还不容易好,病程总是很漫长,拖拖拉拉的。
这都是气虚惹的祸,所以,我们一定不能让自己的气虚了。
气虚的三种表现:
第一种气虚表现在上焦心和肺。经常感觉全身疲乏无力,精神懒洋洋的,一天到晚总想躺在床上,吃饭都想在床上,不爱说话,将两句话有气无力,总感觉心慌,砰砰砰的好像心要跳出来似的,睡过的床躺过的沙发感觉湿漉漉的,老出汗,舌质淡、脉无力,一感冒大汗淋漓的还两腿发软,这就是肺气虚。
第二种气虚表现在中焦脾胃。瘦骨嶙峋,饭量不大,吃完总不见长肉。吃完东西不管吃多吃少,总感觉肚子胀,吃饭以后更胀 ,很不舒服。大便都是稀的,上厕所解大便总要很长时间,等的时间也长。脸色也是蜡黄蜡黄的,没有神采,舌头也有明显牙齿印记,这就是气虚在脾胃。
第三种气虚表现在下焦肾。血压不稳定,老感觉头晕眼花,看东西也是模模糊糊的,看不清,安静时候耳鸣,总感觉像是蝉叫,腰时不时酸软,最突出的是晚上老起夜,觉都睡不好,这就是肾气不足。
[成因]先天本弱,后天失养或病后气亏。如家族成员多较弱,或孕育时父母体弱,或早产,或人工喂养不当,或偏食、厌食,或因年老气衰等。
[体质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不健壮。
常见表现:平素语言低怯,气短懒言,肢体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虚缓。
其他表现:面色偏黄或咣白,目光少神,口淡,唇色少华,毛发不华,头晕,健忘;大便正常,或有便秘、但不结硬,或大便不成形、便后仍觉未尽;小便正常或偏多。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
发病倾向:平素体质虚弱,卫表不固易患感冒;或病后抗病能力弱,易迁延不愈;或易患内脏下垂、虚劳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寒邪、风邪和暑邪。
什么是气?气是身体各部位协调工作的“督导员”
气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经络之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伤了元气。只要生了场大病,只要做了大手术,都会说伤了元气。那什么是元气呢?元气是人体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气。这个元气就是肾里的气、脾胃里的气,还有肺里面的气,它们分布于全身,各处都离不开元气。
如果一个男人说话声音低弱,声音小得听都听不见,我们就会说他宗气不足,肺气虚了。肺里面的气是宗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都知道血液能够运行,靠的是一股推动的力量,这股力量里就有气的作用。这个呢,我们叫做营气。
我们还可以见到老爱感冒的人,别人一年可能就感冒一两次,而他总是在感冒,有的时候感冒才好没几天又感冒。为什么老感冒?是因为另外一个气虚了--卫气虚了。卫就是保卫、护卫的意思。
我们身体里的五脏六腑能够正常工作,不辞辛劳,基本24小时不间断地运行,靠的还有一股气,这就是脏腑经络之气。这股气是推动和维持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能量,而且还可以不断地更新充实脏腑经络的组织结构并生成精微之气而贮存在脏腑里,源源不断地滋养着生命机体。
气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功能就是固摄作用。为什么我们人体各个器官能够在它固有的位置上,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器官的位置不会随意变动,就是因为气发挥着固摄的作用。要是气虚了,自然固摄的能力就下降了,这个时候女同志就会出现子宫下垂,下腹有东西要掉出来的感觉。平时就会腰酸背痛,严重时还会有尿频、小便解不干净或大便不顺畅的感觉。有人还会出现胃下垂,上腹部不舒服,饱胀;饭后会恶心、嗳气等。长期胃下垂者,常有消瘦、乏力、心悸、头痛等症状。有人还会出现肾下垂,表现为腰部酸痛、尿频、尿急、下肢浮肿、腹胀、恶心、呕吐、失眠、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等。
如果这些气都不足,便开启我们储藏的精气不断补充,时间久了,精气都被一点一点耗竭了,久而久之,没病也形成了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是怎么形成的?
一是先天不足的因素是在形成胚胎开始就存在的,随着年龄增长,肾里面的精气逐渐不足。如果这个时候父母孕育胎儿时年纪偏大,就会使胎儿先天来源于父母的精气不充足,为气虚体质的形成打上了一个天生的烙印。为什现在气虚的孩子越来越多,一方面是现在孩子冷不得、热不得,一遇到冷空气就会出现感冒,气虚最常见的表现是反复感冒,另一个方面是孩子在室内待久了,缺乏适当运动,四肢功能下降,脾胃得不到锻炼,气血能量得不到及时补充,为气虚体质埋下了隐患。
二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过度节食减肥,不吃肉和主食,只吃蔬蔬菜水果,长期下去会形成气虚体质。饮食吃的不够,脾胃消化吸收提供给我们人体能量的精微物质减少了,转化为五脏六腑的气血就不足了,如果再食物结构不对,或者热量摄入减少了,就会出现气血不足,逐渐形成气虚体质。
三是过度劳累,有一句话是劳则气耗,过度劳累会损伤我们的气,气是机体能量,每天伤经费神,总有气的消耗,如果不及时补充,不能有一个合理的休息调节,气的消耗就会过度。
四是还有一个原因是不爱运动,久卧伤气。长时间躺在床上不动,气的运行变得缓慢,营养物质到达身体各部分的速度就会减慢,所以有的人经常说,我睡了一天了,怎么还感觉累。脾和人体的四肢是有联系的,长期不运动,四肢的功能有所下降,自然影响到脾的功能,脾的功能受影响,自然就会影响到气血的生成,伤到了气。为什么说生病在于运动,运动的过程也是机体和自然、外界的一个交流过程,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就会加强气的吸入、生成。不运动,能量就减弱了,时间一长气就虚了。所以我们要离开床,多运动。
五是卫气不足,自己身体的大门敞开了,固护的作用减弱了,机体的津液就变成汗液从肌肤里面出来了,表现出来就是白天气温不高,也没干什么重体力活,稍微动动就出汗,汗还嗖嗖的冷。机体能量运行需要一个推动器,这个推动器就好比气的温煦作用,气虚了,气不足了,气的温煦功能就发挥不出来了,所以就会出现冷汗。因此,我们不应该忽视冷汗,出冷汗是身体在与我们对话,提醒我们它出了问题。
因此,气虚体质的人一定要注意,气虚不仅仅是气不够用了,休息休息就会恢复,更重要的是气虚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我们只有把偏颇的气虚体质调整过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