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从出生开始就是在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完成相应的任务,按顺序抒写一个又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故事,然后就成了一本别人永远也无法读懂的书,这就是生活。
我们都说事情应该有发生的顺序,按照顺序去做事情,才不会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然而很多人总是想快速走完人生的某一阶段,出其不意,总想给自己一些惊喜,但是她们却并没有感到生活的充实,反而对生活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在中国,从小摆在孩子面前的就是学习和娱乐的选择,很多孩子会选择娱乐,于是每天几乎除了上课时间,没有时间去做与学习有关的事情,即使每天也很累,但是却感觉内心很不踏实,因为没有在该做事情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正确的选择。
每天回到寝室,都会听到室友Y说:哎呀,今天我又什么都没做,真是罪恶呀,确实,在该做正事儿的时候你选择了休息,那就会不踏实。在一些励志类的公众号,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总是会认为自己有很多时间,所以目前的事情不着急做,即使是应该做的,也可以拖延,因为最终终究会完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承受着心里的煎熬。
做与不做就是一种选择,本身没有对错,但是做了就会让我们感觉到少了一项任务,哪怕不能在一个时间做完,看到事情逐渐完成的过程,我们的内心也是踏实的,即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因为一些事情阻碍了进度,但是也是在为这个事情而努力,我们也能感觉到一种释然。
就像大学之前,我们经常盯着班主任老师一样。我们只要在学校就是一个学生,在班级里我们就应该遵守规则,做学生该做的事情。然而很多时候,一些好奇心或好动因素的驱使导致我们不能够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面,但是这是不应该做的,尤其是上课的时候,于是很多学生一边做着自己的事情一边盯着班级的门玻璃或者窗户,随时关注老师是不是来了,而对于那些认真听课的学生来说则不是这样的,无论老师在哪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因为他们正在做着该做的事情。
大学时,很多学生会选择兼职等,但是一旦学校这边有事情就会不知所措,要想很多理由去和辅导员解释,有的因为不能出席,还要心理忐忑很久,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辅导员老师的提问。大学虽然是开放的,但是针对的是文化开放,而不是纪律开放,作为一个学生,你依旧要把学业放在第一位。然而很多学生觉得到了大学,终于获得了解放,于是开始放飞自我,到了考试的时候也是想一些歪门邪道,所以每到考试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学生去占座位,选择最利于自己作弊或者采取其余措施的地方,即使这样,也还是要时不时的看看老师,就怕老师突然袭击,因为他们做的是不该做的事情。
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在适当的年纪有适当的经历,不要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为应该做的事情而努力,即使过程艰难,至少内心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