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手机进入智能时代,我们的生活也好似升级到了科幻世界。衣食住行、商务买卖、旅行交流;想到的、想不到的,都可以仅凭一部手机搞定方方面面,就好像古代的大侠可以用一招打遍天下,现代的我们可以用一部手机闯遍世界。
因为手机的便捷性,家里的电视已沦为摆设,就连以前每天使用的电脑也成了不办公不开机的状态了。现在基本手机不离身,一有空就变成了手机不离手。每天为了那些个苍蝇腿,不是刷网页、看小说就是看视频,以前把手机当学习机用,现在手机基本就跟游戏机一样,是用来消磨时间的。
今天用电脑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发现,于是产生了一个系列的思考。
自我有了第一台电脑开始,一直以来我使用的输入法就是五笔。五笔输入法有个特点,它是根据字的结构来输入的,就是说你不需要认识这个字,只要按字根拆字就能打出这个字,而且我用的还是万能五笔输入法,为什么叫万能呢,因为这个输入法可以按你的使用习惯来设置,而且输入过程中偶尔改变一下输入法都不需要切换,比如我习惯用五笔,在输五笔的时候有个字突然打成了拼音,甚至打了个英文单词都可以。而且这个输入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设置反查,比如说,有个字不认识,我可以设置反查为拼音,当我用五笔把这个字打出来后,显示的就是这个字的拼音,我就认识这个字了;再比如,我知道这个字的拼音,但是不知道用五笔怎么打出来,那就把反查设置成五笔,你用拼音打出来后,显示的就是五笔打法。
为什么说了这么半天的输入法呢?是为了证明。证明什么呢?证明五笔输入法在我的印象中是多么得根深蒂固。而这个根深蒂固有关于我刚才说的发现。
就因为我对五笔输入法的使用这么的根深蒂固,所以每次有人跟我问字的时候,不论问的是怎么念还是怎么打,我对这个字的第一反应永远是拆成了五笔字码,即使问我怎么念,即便万能五笔那么强大,我也说不出拼音的拼法,我脑子里最先显现的还是五笔字码。可想那时我对拼音是多么的生疏。
后来开始频繁的使用手机的时候,那天儿聊的那叫一个慢,每个字都有得先把第一印象中的五笔字码除去,然后念着用拼音把字打出来。不知道用了多久,我才习惯了一指禅似的拼音输入法。
前后想想,于是我发现了:在手机上用“一指禅”时,自然而然的就用了拼音输入法;而在电脑上,只要双手放到键盘上 ,那顺理成章的就用的是五笔输入法。就像开关一样,单手打开的就是拼音,双手打开的就是五笔输入法。这是手感问题,就像电竞选手去哪儿都带着自己习惯用的键盘鼠标;画家到哪儿都随身带着画笔和画架。
有句话叫:习惯成自然。但当习惯被打破时,你很可能会无所适从。
有段时间,每次跟朋友出门前都找不到手机,每次朋友都会给我打电话听听在哪里响就找到了。可怕的不适感来了,有几次别的东西找不到了,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打个电话听听在哪里响!猛然发现,这不对啊,又不是手机,怎么会响。
实际上,这时候那一连串的思考已经开始了。因为我马上又想到了现在,每天的在手机上刷的网页和小视频,虽说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但其中也有很多的重复性,比如:不同的人说的同一条新闻;不同的人演绎的同一种故事。天天日日的浏览这些,是不是已经形成了某些我还没发觉的习惯,会不会突然在某些时候我又会生出不合时宜的第一反应?
莫名有种分裂与混乱的感觉,感觉这个世界都不真实了。可是那些在手机上看到的听到的并不都是虚幻的,大都是真实发生的,可是我为什么会有种虚幻不真实的感觉呢?
结合刚才那两个例子分析,输入法之所以能自由切换,是因为习惯形成的动作在你的下意识里有明确的区分,单手触动的是拼音开关,双手打开的是五笔开关。这是下意识自然形成的,所以不会混乱。而在找手机这件事上,只有一个听响的动作,并没有形成区分,因此会形成混乱。
为什么在手机上浏览久了会觉得虚幻不真实呢?那是因为网上的那些还没有跟你产生连接,换句话说就是:在你身边还没发生过你在网上看到的类似事件;你自己也没有那些类似的经历,你没体验没感受,所以觉得不真实。不过即便之后有了连接也不会觉得有多真实吧。毕竟能连接几件事生活就够充实了,要是你能经历很多,那真不知道该夸你是人生精彩还是生活狗血了吧!
网上的那个世界是真实,只不过我们只是那个世界的看客,并不在其中,那是别人的真实,我们只在自己的现实中。
我们在别人的真实里刷不了存在感,我们在自己的现实里也不一定能刷出别人的出现。
我们要做的是,拿起手机当别人的真实的看客;放下手机,回归到自己的现实生活。没产生连接就只当个看客,有了连接可以量力而为的互动,要学会区分与抽离,毕竟要先把自己的现实生活过好,这样即便没有能力做些什么,也不会是个拖后腿或给别人添乱的人。
真实是别人的,你有的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