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停更,简书的更新也仅仅保持着每周一篇的频率。为何我在码字这件事上,用足够的热情开始,又在一年后进入这样的状态?
不是我不坚持,而是我在盲目开始后,开始意识到,眼下的自己,需要的是更多的沉积。
我对写作,从开始到现在,最核心的目标是清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为自己的成长留下一条清晰可见的轨迹,以便知道自己有没有及时升级大脑里的操作系统,如果升级受阻,那阻碍的原因又在哪里。
一年之前,我无法将自己所思所想,用文章表达出来。随后,我在那些优秀的文字写作者那,明白了输入与输出相辅相成,要想有内容可以输出,必须得有远超输出内容的输入量。
阅读便是输入的方法之一。
这之后,我一边重拾阅读,一边尝试输出。输入的量在一点点增加,输出的量却仍旧有限。
得不到即时反馈时的焦虑,在对“长期”二字有了一定理解后,逐渐淡去。
但又清楚明白,在长期去做的过程中,自然等待时间带来好的结果,和坐以待毙是没什么区别的。因此,在一年之后,我也买了一些有关写作的微课,参加了一期为期一个月的读写训练营。
无论听课,还是参加读写训练营,都不能让自己一蹴而就,立马能够行文如流水。但却让我从中找到自己的核心问题所在。
我参加的读写训练营,领头人是简书签约作者尹沽城。一个月内,六次课程的内容,每一次,都是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这种阅读,不是单纯地阅读一本小说后,享受了故事情节带来的快感;阅读一本工具书后,用用里面的方法。
这种阅读,是逐字逐句的去揣摩那些经典著作中,每一个词的精准,每一句话的用意,每一个段落的作用。经典著作中的人物是怎样被这些字句刻画出来的,每一个情节又是怎样把整个故事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保持健康的身体,需要合理的膳食。要想写出好文章,也需要给自己喂读优秀的作品。
反观我大学毕业后,平均一年只有差不多两本的阅读量,再看看这些年读的书的质量……即便回到学生时代,阅读的经典也是有限。
数量不足,质量也不怎么样。即便是阅读次数最多的《红楼梦》,我只是在每多读一边时,捋顺的人物关系多了点,多看出来那些前文中的埋伏在后面哪些地方有了呼应。
长期喂读不够,吃不饱也吃不好,活生生在阅读上让自己饿成了皮包骨头的状态。
认清现实,知道问题所在,接下来就是践行——阅读更多的经典。
当然,输出也不会停止,但更多的是给自己看的练习阶段的产品。
注:尹沽城的阅读功底深厚、系统。对于想在文学领域有所创作,并往严肃文学方向发展的人来说,他在简书上的阅读分享很值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