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仍用昨天的教育培养今天的儿童,那么我们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明天。”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现今的“核心素养”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更体现了我们的教育改革从学科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余文森曾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中提到:“双基是外在的,主要是从学科的视角来刻画课程与教学的内在要求;素养是内在的,是从人的视角来界定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三维目标是由外在走向内在的中间环节,既有外在的又有内在的东西。”如此,这就要求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等方面要更多地要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出发,站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角度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上个月的读书心得中我根据自己粗浅的实践经验,对核心素养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出了一些看法,那么本月我更加系统地阅读了《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这本书中提出的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行动指南。
作者认为,为实现新时期教育的育人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必须进行深度学习。因为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取得职业和社会生活成功的关键,就是要拥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强的意志、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以及学科思维、学习策略等,也就是所谓的核心素养。总结起来,还是能够归结到首都师范大学叶小兵教授提出的那句话:“按照发展核心素养这一基本理念来说,其实就是要聚焦在培养能够解决问题的人”。
本书作者认为,核心素养的获得需要通过深度学习来支撑。深度学习是理解性的学习,不仅仅要单纯从字面意思上知道、明白,更要从深层次上进行思考,形成一种能够解释、思辨、应用等更加有难度、更具综合性的学习结果,此外还需要形成一种能够灵活运用所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奥苏泊尔曾指出:“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本书作者也提出,深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先前知识基础上的概念改变。对于教师而言,我们在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学生已知的“前概念”,
通过教育教学实习,我发现学生初中阶段已掌握的“前概念”是进一步深入掌握高中历史概念的良好基础。但有时我们也需要帮助学生纠正“前概念”的思维定势。大多数情况下“前概念”能够为新概念的教学打下基础,但有时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会与新的概念产生冲突。例如,学生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概念有所了解,但他们简单地认为这一概念的内涵就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但是“俄国二月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革命的性质实际上也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就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厘清概念的内涵,摆脱原有的观念,形成对历史概念的准确认知。
教师还需要学会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度学习。例如学会运用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带领学生学会自主建构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等。
愿我们的教学能够“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