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家庭教育指导师应具备的能力
1学习的能力
家庭教育是一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相融合的学科。作为职业者首先要有大量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
例如,孩子喜欢学习,但是学习成绩提不上去,家长着急,这时怎么帮助孩子?这可能是由于父母认知局限造成的,孩子不懂学习的规律,父母也不懂。这时,做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我们就需要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帮助父母认识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让父母能够帮助到孩子,这时,我们就需要了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
还有,例如,一个3岁的孩子,突然间看到饼干破了就大哭,以前都没有问题,怎么办,于是来求助家庭教育指导师。那做为家庭教育指导师就要了解3岁的孩子有一个完美敏感期,看到东西损坏就会哭,这是一个正常现象,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发展心理学的知识。
当然,除了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我们还需要了解情绪管理,夫妻关系,沟通,以及孩子成长规律等等知识,这样我们才拥有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专业能力。学习力是第一要素。
2解决自我生活问题的能力
知道到做到,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学习的理论基础之后,一定要运用到实际生活。带着一份思考,一份觉察去反观自己原有的生活模式。我对孩子包办了吗?我对老公高要求高期待了吗?我真正接纳自己了吗?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最终受益的是我们自己。改变的是家庭,滋养的是孩子。先做好运动员才能转身成为教练员。
3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具备以下能力:
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保障良好关系的建立和指导的有效进行;
良好的倾听能力,不仅能专注于倾听对方表达的信息,还能听出来对方语言背后的想法,捕捉到有用的信息,抓住切入对方内心的关键点;只有通过倾听,才能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冲突、情绪、问题,从而有机会去懂得她,尝试跟她在同一个心理平台上去操作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能抓住问题的核心,清晰地表达自己对来访者叙述的理解,有助于有效回应来访者并做出精准简洁的小结;
具备一定的认同感,能够站在来访者的角度同理他的感受,并成为和他共同解决问题的同盟,不带偏见,不带权威,尊重、接纳来访者;
要真诚,并对待来访者有一颗慈悲的心,知道来访者这些问题的背后有着自己独特的经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维护来访者的利益,让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的温暖、抱持,有充分的安全感并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
运用指导工具的能力情绪管理5部走,智慧滋养表,情绪管理表等等,运营工具指导实践
二 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专业素养
不评判 是最高的素养
看过一对摆地摊的夫妇的故事。
路边有一个中年女人正在摆地摊,正值午饭时间,一个中年男人骑着自行车过来送饭。男人一下车,就歉意地笑道说:“对不起,我来晚了,饿了吧?”女人看着着急给自己送饭的丈夫笑笑说:“没事,不着急,还早呢。”男人笑着从自行车前面的筐里取出午饭,两人就着路边的阶梯坐下开心地吃了起来。
此时来了一个中年阿姨,看着两人餐盒里的饭菜,诧异地对女人说:“大妹子你真可怜,辛辛苦苦工作,老公就给你吃这些寒酸的东西,一点油水都没有。”说完,扭着身子离开了。夫妻两人面面相觑,原本美味的饭菜也失了幸福的味道,多了分苦涩。
每个人的生活条件不同,你眼中的不幸,在别人眼里却是莫大的幸福,不要为了一时嘴快,轻易评价别人的生活,这对你没有什么好处,却会打扰别人的幸福。
不要轻易地去评价别人的生活,指导师会接触形形色色的家长,也行你不认可,但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出发点和原因,也容易被自身所局限,他已经努力做好当下了。指导师应多尝试换位思考和寻找共情,求同存异地去理解别人
要中立。中立是指导师的一种职业态度。中立有三个层面:
一是价值的中立,不对你说什么观念好,而说什么观念对你更有效,回避价值判断。
例如:有的价值会问:孩子上学前班好啊,还是不上学前班好,孩子是上公立学校好呢,还是上私立学校好?我们不对价值进行判断,适合自己家孩子的就是最好的。帮助家长去分析哪一种选择可能更利于他。
二是指导的中立,不因指导师个人的好恶、信仰、性别、审美、偏爱影响与家长的关系。指导师要对自己坦承这些东西会对自己有干扰,保持第三只眼警觉自己的问题带入指导情境。
三是变化的中立,不假定当事人怎么改变才更好,而把改变的权力交给当事人,承认自己是无知的,随当事人去流动。聪明的做法就是多提问,帮助当事人打开思维与视觉,少回答,因为任何回答都可能形成一种对当事人的误导。当然,对一些低文化、低生活境遇、自我觉察力弱的人,真正的中立又正好是不中立,为了让当事人获益,指导师不得不放弃职业立场,给当事人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有些家长需要循循善诱的引导,有些家长需要当头棒喝的警醒。中立有时也是不中立。
无疑之处可生疑。往往案主给我们带来的只是事情的表象,或者是只是她眼里事情的表象。可能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我们要带着一份思考,无疑之处可生疑的信念。
有些案主表面的陈述夫妻关系良好,但是。在所有作业中呈现只字不提爱人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要打一个问号?夫妻关系真的好,还是对爱人没有关注到?
空杯心是学习的心态。我们遇到的家长形形色色,各个阶层。三人行必有我师。家长在某些方面必然是胜于我们的,所以要持有空杯心,以学习的姿态去指导,会收获更大。
古时候有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前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很傲慢,心想我是学佛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的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是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是不停地倒。他不解的问:“大师为什么杯子都已经满了,你还要倒呢”?大师说:“是啊,既然杯子已经满了,干嘛还要倒呢”? 禅师的意思,既然你已经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这位年轻人此时大悟,想得到圆满还需要“空杯心态”。这就是空杯故事的哲理。 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的前提,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想学习更多的知识,先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的杯子,只有清空心里所有的自满,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不至于骄傲自满。拥有空杯心态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才是有望成功的人。
“人要有空杯心态,让自己从学徒的心态开始前行”。如果总是守着自己的半桶水,晃呀晃的,就会陷入孤芳自赏、敝帚自珍的封闭境地,就会成为孤陋寡闻、不思进取的井底之蛙。
好奇心是进步的阶梯
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 — —爱因斯坦
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好奇心吸引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和发现,对我们的终生学习和求知都很重要!
接纳
指导过程中的 接纳的核心是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对案主的尊重和无条件的关注,才能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要真正地理解对方,就要从了解求询者的性格类型,当下的目的、意图,当下问题的价值观念和当下的情绪等入手;对求询者的接纳,不仅要通过文字来表达,而且更要注意语气和肢体语言的运用。接纳不仅是一种技术、方法,而且还体现为指导师的一种良好心态,以及一个合格指导师应该秉承的职业理念。
例如:可能遇到一个婚姻生活特别混乱的案主,由此给他带来一系列的生活麻烦。对他的这种行为。现状表示理解和接纳。从而才能去真正的引导到他。
灵活变通有价值
灵活是指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原则是指规则和规律。二者是辩证关系。原则是基础,灵活是发展,原则是灵活变化的度,灵活要建立在原则的基础上,两者看似矛盾,却是可以进行完美结合的。
例如21天,指导的时候原则上必须要提交作业。认真完成作业。但是有的学员真的觉得作业对她是一种束缚。书写并不是很规范。我们不影响沟通指导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温馨提示,可以灵活掌握。
三 指导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问题
1自身有很多困惑的问题?
学习的过程首先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改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缓慢优雅的。不断的学习成长,相信问题会越来越少。
2家长的问题不知道如何解答?
修远是有指导团体的,指导小组的。我们可以一起去探讨,全方位的头脑风暴。而且修远是一个大家庭,有上千位的指导师,集体的智慧,一定是伟大的。
3作出错误的解答但不自知。
这就需要一个团体,小组一起去探讨。同时会复盘这个案例。让自己在这过程当中不断的去进步。及时的纠正。没有完美的指导,只有不断完善的指导。
4面对强势的家长不知道如何赢得信任
首先任何家长走进来都是有需求的,我们一定要找到她的需求点在哪里。给到她真正需要的他就会认可我们的价值?
我们要自我认可,相信自己在家庭指导这些方面我们是专业的。用我们的专业形象和素养赢得对方的信任。
5家长不满意的时候如何将指导顺利进行下去 ?
首先要改变我们能改变的。 看看家长不满意的点在哪里?我们及时去改正。
其次接纳我们不能改变的,如果对方实在不能满意,可以转介给其他相匹配的指导师。如果最后可能会脱单。这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接纳就ok了。 从中去寻找经验,不足,成长自己。
错误是宝贝,改正的错误是真宝贝。 对 自己也要有这种成长型心态。
很喜欢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相信修远大家庭的力量,可以让我们行善至远。
4 4阶学习,实践中提高
1阶学习理论基础知识。2阶指导师的陪伴下落地实践。3.实习指导 4 实战指导
用心去学习,修远的4个阶段,给我们打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效果和自己的专注成正比的。就像一个老师教出来的一个班的学生,成绩往往差别很大,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你只要想,就要用心琢磨;用心听课,就会有收获。
其次,去实践要多练。知行合一,学了一定要去做。初次 演讲,好多人感觉到紧张,那是因为“初练”,练习多了,就可能不紧张了。修远有那么多线上交流平台,线上答疑社群和线下读书会,线下父母沙龙等活动,都是很好的学习平台。大家可以分享交流,进步会很快。因为最好的学习是教别人,当你想分享的时候,准备的过程就是提升的过程,如果每天逼自己分享的时候,时间长了,你的进步可能连自己都想不到。分享是尽快的成长。
另外,要勤思考,关注一些家庭教育的信息和文章,会让你的境界有所提升。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总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