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看,不喜勿喷。)
01.“关闭朋友圈”风潮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朋友圈里突然引发了一阵“关闭朋友圈”的风潮,每个人都在转发“关闭朋友圈”的文章,每个人都在说着“我要关闭朋友圈啦”的豪言壮志。
知乎上对此话题的回应也是众说纷纭,最好玩的一个回复是:“关闭朋友圈的原因无非那八个字,关我屁事,关你屁事。”所以,我也来凑个热闹,说点七七八八的想法。
肯定有人不喜欢,但,你不喜欢,关我屁事呢?
02.刷朋友圈=窥探别人的生活?
Oh my God!这个罪名真是扣得大大滴。啥叫窥探?窥探是指暗中察看。不管是自拍也好,心情文字也好,都是光明正大摆在朋友圈里的,咋就叫窥探了呢?
我倒觉得这不叫窥探,而叫共享。每个人都只能过一种生活,但我们的朋友是各式各样的,他们的生活也是各式各样的,难道我们不能积极一点地发现,透过朋友圈,或许可以看到很有趣的、与众不同、可能自己也很喜欢的生活吗?
A最近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挺羡慕,准备参考她的行程,赶明儿自己也走一趟;
B最近开始跑步打卡了,我觉得他挺有毅力,低头看看自己的小肚子,觉得也应该考虑考虑健身的问题了;
C转发了一条线上免费课的报名帖,我挺感兴趣,也去报名,发现这个公众号真不错,果断关注,结果我把报名帖发到朋友圈以后,又有好几个我的朋友陆续报名,看来大家都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D发了条深夜还在加班的自拍,我挺有感触,想起了以前加班的晚上,会心一笑。
于我而言,刷朋友圈不是浪费时间观看别人的生活,而是在积累人生的素材;于你而言,一定也是有些许意义的。
03.朋友圈里的朋友=假朋友?
有人说朋友圈里的朋友都不是真朋友。真朋友一定是想见你就回去见你,想联系你一定会给你打电话了解近况,而不是凭借朋友圈里无关痛痒或作秀般语言、照片来了解你的人。
但但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新一代年轻人来说,可不就是不爱打电话了吗?且不说打电话比微信贵啊,单单是这打电话的时间,平时打呢怕在上班,中午打呢怕在吃饭、午睡,晚上打呢怕在陪家人。而且,我要是打了电话总不能很快就挂了吧?总得聊个一二十分钟吧?那到底是微信占时间还是打电话占时间呢?
我有一些小、初、高中的同学,上学的时候都没怎么说过话,互加了微信以后也没怎么聊过,但偶尔一次在朋友圈里看到他们的动态,才发现,原来我们同为球迷啊!原来我们喜欢同一本书啊!原来我们去了同一个展览啊!然后,我会给他们留言,然后,自然而然地开始联系,开始聊天,然后,我们相约见面,然后,在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闲扯中发现共同点越来越多,还没分手就约好下一次去哪儿玩了。以前咋没发现身边还有这么个伯乐呢?
感谢朋友圈,让我捡回了好几个以为不怎么熟的朋友。
04.刷朋友圈=浪费时间?
还有一种观点,说刷朋友圈占用了很多的时间,关闭朋友圈能戒掉无意义的社交,用更多的时间来多读书,充实自己,同时增加社交。
也对,也不对。说这种话的,大概都是自控力不强的。没人拿枪指着你让你刷一两个小时的朋友圈对不?如果你认为戒掉朋友圈能有助于你干些有意义的事,那是不是也应该戒掉一切社交APP,戒掉手机,戒掉电脑、电视,回归古代生活呢?
无意义社交的根本原因难道不是自己对时间的管理不够有效吗?把责任都推到朋友圈身上,朋友圈真的是躺着也中枪啊!
每天花几分钟刷下朋友圈,知道咪蒙跟人掐起来了,知道女排夺冠又引发哪些热点文案了,就够了。这些可不是书上有的,却是你应该知道的。总不能等着朋友们来告诉你吧?那真是要跟社会脱节了。
05.正确看待“关闭朋友圈”风潮
并不是说“关闭朋友圈”是错误的,只是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关闭朋友圈”的事件。
诚然,朋友圈里充斥着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广告、鸡汤、代购、秀恩爱、吐槽负能量……但朋友圈里也有很多阳光向上的东西:优质的文章,优质的活动预告,还有久未联系的朋友的最新动态……如何分辨,就看自己的咯!
时代是在发展的,科技也是在发展的,微信在带来便利的同时,肯定有弊端,这很正常啊!因为任何一种新科技都是这样的。倘若朋友圈里的是是非非真能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浪费我们的时间,改变我们的为人,那不是朋友圈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应对科技带来的弊端的方法,不是抵制,而是内心变得更强大。
当然啦,想关闭朋友圈就关,不想关闭就不关,不跟风不作秀,自己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就OK了。这年头,只要不是违法的事,想怎样就怎样嘛!
反正,我不打算关闭朋友圈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