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爬山的时候,潜意识里总是想跑到最前面。不是为了出风头,也不是为了换取瞩目,这都源于内心深处的真实念头。如果走在中间,会感觉前后都是人,挡了视线遮了要欣赏的风景。如果走在后面,会越走越没有劲儿,前面就是常见的“人”依旧的视野,或者是拥挤的让人不舒服的狭隘空间,根本就不会有闲游的怡情雅致,根本就没有前行的动力。就算前面的同行着吆喝着呼唤我有怎样的美丽景色,也仅仅是刹那的心动而已。而走在最前面则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一是,虚荣心趋势着不甘于落后;二是,期待着每一个新发现,等候着某一个角落或者拐角处的美景;三是,内心深处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着不断的前行,且对前方总有太多的期待……就算是与他人并肩前行,那也是徒增了份儿分享收获分享发现的乐趣。总而言之,喜欢在前面的“探”,不喜欢后面的“从”。
孩子跟我们是一样的,对于嚼过的食物都不会有太大的欲望。就算是入门前有绚烂迷人的召唤,进入后随着无味也会慢慢的滞留下来,因为没有了兴趣,没有了趣味儿,更没有乐趣,即使前行也是被动。 萧伯纳说:“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
其实,在课堂中,没有必要拘泥于某种模式,它的本质就是师生共同前行共同学习。咱们师生并肩前行,相互鼓励相互分享,让课堂增添别样的趣味儿;要么大胆放手任由学生前行,要真实的相信他们的实力与能力。他们在前行的探索中,“好奇”、“探险”、“自信”以及急不可耐的“炫耀分享”会占据主位,这是一个人的本性所决定的。在途中如果就算他们会出现偏差,因为有我们在护航啊!我们可以及时的跑过去引一引、指一指、带一带,把他们领到轨道上来。做完这些我们依然要选择隐身,继续隐藏在学生的中间,为他们加油为他们鼓掌,还要抱有同样期待的心情等待着新的发现、大的收获。除此以外。我们还要稍稍的落后,在后面寻找掉队者,这个时候我们是政治委员,做好思想工作是首要任务。职责要求我们:一个都不能少!
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尽量减少面子工程,多些实质的东西。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会有那么几个或者少部分有点儿“滥竽充数”。但是,我们都知道“雁过留声”,走过路过,他们怎么都能有点儿收获。只要是动起来,就不可能的一直装作木偶。因为,在我们的整个旅途中,会有刺激、悬疑等等好玩儿的大礼包,总有一处能引起他的兴趣,勾起他的欲望,抨击他内心的柔软处。人都是有欲望的,一旦有所获总会期待着更多更大的发现。人性的弱点,决定了每个人都在意都重视自己的存在感。
总而言之,让学生习真正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