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有人正在慢慢地艰难地爱上我
我想,那是你”
人际关系好像一直是很复杂的东西,我们总会因为与人相处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而灰心丧气。从茫然到适应,是一个找寻自我的过程。
1
“孤独不会将我打败,只会让我更强大”
这是我的高中同学小z说的,那时候的他刚完成从苏州到江西的跨省骑行。
小Z高中时期一直是我们班的活跃份子,交友广阔,和每个人都聊的来。高考之前,我们都约定好要在同一座城市上大学,彼此都有伴。但是等录取通知书下来,我们才知道他一个人去了江苏的大学。
“刚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面对一群陌生的人,那种内心孤独感真的快要把我淹没了!”小Z说。
那时候的他独自坐着火车,自己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来到学校。看见周围的人都有父母相送,只有自己在人群中显得那么地突兀。
“我也曾试着努力去融入他们,但我发现那使我不开心。我觉得一个人也挺好的。”
小Z的室友们都是游戏迷,不爱玩游戏的他在他们中显得格格不入。他努力想要融入他们,但是始终没有结果。在选择放弃维护这段脆弱的寝室关系后,他感到了解脱。
在那段一个人的时间中,他爱上了骑行,爱上了在宽阔的马路上自由奔驰的感觉。
周末,他会骑上心爱的自行车去探索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那座城市的每一条路上都印着他轮胎上的纹路。在骑行的过程中,他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2016年1月初,背着个包骑着车,他独自踏上了回家的征途。渴了,就去过路人家讨口水喝;饿了,就买个面包吃;困了,就在路边搭个帐篷睡。最艰难的时候,骑行的途中下了大雪,赛车在路上打滑,他只能自己扛着车在路上走。
就这样,他靠着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完成了这场征途。
“不累吗?不害怕吗?一个人”我问
“累但并快乐,害怕有一点,担心路上车子坏了,碰上坏人,但是我还是想来一场一个人的骑行,想挑战自己!”小z带着骄傲说,“我的下一个目标,是西藏!”
看着他,我想到了德国叔本华的一句话用来形容他很合适:
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2
很多人和我说,我经常会感觉到孤独无助,对大学生活感到失望和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觉得自己是不合群的鸟。
在大学,努力奋斗永远是一个人的事情。
知乎上有位知友说
大一刚开始的时候宿舍关系还不错,九月军训的时候四个人整天黏在一块,因为每日的活动除了训练无他,于是常常在一起玩。
随后,学校各社团的招新开始,我报名了很多团学组织和社团,开始了忙碌的生活。学校社团的事务越来越多,自己也报名参加了很多有趣的活动,于是每天下晚自习后不能和宿舍同学一起回宿舍,我选择去泡图书馆,看书,写策划或者其他。
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因为真的忙,后来因为意识到时间的可贵以及自身能力不足,于是有意待在图书馆忙自己的事情。
一段时间过后,发觉宿舍四人之间关系有些微妙,后来大家话越来越少,沉默像是一个黑洞。我便意识到自己应该多陪陪她们,于是邀请她们一起去吃饭,去买东西,很想在此融入四人的生活。
我对她们说是我自己没处理好大家的关系,应该多陪陪她们。等来的是两个人的默认接受和一个人背地里的冷嘲热讽。我一直觉得这样的关系在消耗着我对于大学人际的好感,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我是一个很失败的人。我造成了这一切。
当有一个傍晚,开门后只有一个舍友在寝室,她准备出门,走之前冷冷的看了一眼整理东西的我。“啪”的一声把灯关掉,然后匆匆跑开。
我一个人在黑暗中愣住了,在此之前,我几乎没有和谁吵过架,闹矛盾也很少,可是我能感觉到对方对我的感觉在黑暗里膨胀,于是她直接关上了灯。
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很气愤。我默默打开灯。内心的一个盲区也忽然豁然开朗了。我没有错,她们也没有错,错的是大家的选择不一样,所以不可能回到过去了,也没什么必要。
我的心告诉我,不应该将就自己去符合他人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我们来自不同地方,有着各自不为人知的过去。因此我们的价值观并不能忍受任何一种苟同。
不合群是一回事,不将就是另一回事。
3
即便是躯体上的孤独也不要去做精神上的空虚。俞敏洪在《树和草》一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的生命,有的时候会是泥沙,你可能慢慢地就会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了,一旦你沉淀下去了,也许你不用再为了前进而努力了,但是你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
一旦我们妥协,等待我们的或许只能是深不见底的“黑暗”。
刚开始,步入大学,你如果找了很久,依旧没有碰到喜欢自己的人,那就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吧。
清华大学教授刘瑜说过:人要让自己活得像一支军队,对自己的大脑和心灵招兵买马。
为自己喜欢的事付出投入,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哪怕这一路没有人与你同行,你都不会感觉到失落。
所以,亲爱的你不要害怕孤独,不要再惶惶不安,你可以从自我找到安定的力量,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道路。
我相信到那时的你,会爱上此时孤独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