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爱学习爱读书的人,尤其是在智能手机不可替代的年代里,我已经忘了上次到图书馆借书是八年前还是十年前了。所以对于畅销书作家张嘉佳,我是一无所知。不过这并不妨碍做为一个普通观众对于改编自张嘉佳小说并由他编剧的电影说些个人的看法。
时至今日我仍然不明白在看一部电影之前是需要保持对电影一无所知的神秘感好些还是在资讯爆炸的年代里观影之前看些介绍好些。如果随心走入一家影院,或者在电脑上随意点开一部陌生的电影,像一张白纸一样跟随影像的流动去体验一场做梦的艺术这能否与感性搭边?还是在各大公众号推文爆炸式的解读下,先将电影内外的故事扒个精光,似乎带着一副审视的眼光去“检验”一部电影,这与理性是否能够搭边?我不知道哪一个是更好的观影方式。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看完我是失望的,当然这种失望在预期之内。虽然我并未读过原著,不过电影的台前幕后在观影之初就带给我一种不稳定感。
电影讲述了三段七人的爱情故事。对于一部电影的长度讲好一个爱情故事已经不易,不过这种拼接式的电影模式经常在影坛出现。原因不外乎几种,一是可以塞进大量的明星提高吸引力,二是可以将不一样的爱情观多方位的展现。不过能否将理念付诸于现实就看主创的能力了。
依然是套路。在开篇明星轮流登场之后,一般的影迷几乎就会猜中故事的走向。邓超和张天爱会有感情线,柳岩会抛弃岳云鹏,杨洋与白百何会卡通式的洒狗血。一切都只是循环过往的模式,了无新意。所以谈论电影情节的发展还不如读读张嘉佳的金句更能让人思考一会儿。
自从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炮而红之后,所谓的青春片如雨后春笋般席卷影坛。三三两两的看了这么多,让我突然很是想念十一年前的一部国产电影《独自等待》,至今我仍然认为这十年国内还没有超过这部电影的青春爱情电影出现。
在《独自等待》这部电影中,年轻的夏雨、李冰冰、龚蓓蕾上演了一出那个年代的爱情故事。不管是夏雨在迪吧幻想音乐骤停舞步依旧的荒诞还是车站的分别都令我记忆犹新。没有《从你的全世界路过》MTV式的画面剪辑,也没有张嘉佳式一段段鸡汤金句,年轻的美籍导演伍仕贤就这样云淡风轻的献上了一部佳作。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找来看看。
有些朋友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台词无病呻吟,台词其实没有错,并且我单独摘抄出来读感觉还是可以的,当个QQ签名什么的足够了。论这种类型的装逼,谁又能敌得过王家卫呢?
除了王家卫首尾两部《旺角卡门》和《一代宗师》故事线清晰之外,其他的王家卫电影哪部不是小资和伪小资装逼利器?我连伪小资都不算,不过并不妨碍我对于王家卫的超级喜爱!
既然提到王家卫,那就不妨把王家卫和张嘉佳做过比较吧。他们俩不是已经开始拍摄《摆渡人》了嘛。
《重庆森林》也是讲述几段感情故事,甚至几段感情故事之间的连接点都比《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薄弱。“爱你一万年”的梗传唱二十年不衰,“凤梨罐头”的鸡汤比起张嘉佳也不落下风。《东邪西毒》更深一步,通篇你都不知道这帮人一言一行到底在干什么!倒叙插叙精神错乱的众人从江湖人士一跃都成了作协诗词歌会会员。《东邪西毒》中几乎每一句台词旁白拿来细看都是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的类型模式,但是观众为什么不烦还奉为经典呢?
导演掌控力,导演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表达什么。画面穿透力,每一幅静态的和动态的摄影镜头都要有目的地展现角色在其情境中所表达的情绪。演员表现力,越是无病呻吟靠台词对白推动的电影越需要演员精湛的演技。同样一句话,面瘫明星表现的是课文背诵,真正演员依靠的是眼神、语气、面部表情细微控制以及配合默契的摄影和恰如其分的音乐进入。这三点是我个人的看法,将三部都曾被影迷称为无病呻吟的电影摆在一起,差距在哪一目了然。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几个方面相比都是灾难性的,其实没有多少电影人(我不想说全部)想要拍一部烂片。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谁不想自己的导演履历上有一部名垂青史的经典之作?谁不想自己的演员奖杯里有一个够份量的奖项肯定?归根结底还是能力问题,能力有限也就只能如此。其中可惜的是邓超,颜值、演技甚至歌声都不错,却少有拿得出的属于自己的一部代表作品。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看得出刻意模仿周星驰早期演技的痕迹,唉,找到自己的风格才最重要啊。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邓超的角色是一位播音员,张天爱饰演的幺鸡在听了广播之后对邓超产生了爱意。对于广播我想多说几句。现在的娱乐太多了,广播节目也过了黄金时代。记得小时候连彩电都稀缺的年代,哪个少年不是陪着收音机度过呢?听着里面一段段爱情故事和美妙的音乐,稚嫩如我也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着狗屁不通矫情的文字或者编纂着一个梦想中的曲折感情故事。
世纪之交听的最多的就是上海广播节目《篇篇情》,主持人小凡姐姐嗲嗲温柔的声音陪伴了我很长的一段时光,在这里我也向广播节目支持人~小凡说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