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学校没有校长,某种意义上我们开始只是关注于事情的本身。校长这个头衔,象征一种追责,没有校长则免除追责。但这并不意味着事情的搁置无人理睬,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就是不追责,但是有督促。事情没做好或者没做完,没有了追责,只剩下督促。换了个词形容,其实本质上也发生了变化。
其实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沉淀,每个人都已经习惯于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许是出于本能的心理逆反效应吧,在追责这个冷冰冰的特么克利斯之剑悬置头顶的时候,我们是谨小慎微的,没有阴谋论的气质,我们对雷池的边界自然不清晰明了,只是知道:少做少错!于是我们斤斤计较于多做和少做,生命在这种无聊里逐日蒸发。
现在则一种挑战出现于眼前。没有了“校长”,追责随之隐于云端。学校的参与管理者们负责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而非负责于校长,老师们关注于自己面临的事情而非与追责斗智斗勇。每一件事情都以项目的面貌出现,大家形成一个团队,将自己的长处发挥至极致,短板自有别人的长处补足。
我们互相学习,我们良性竞争提高。比如某位老师做了某个富有意义的相对创新的事,不用追责者以责鞭促,出于心理上的体现自我价值的本能效应,别人纷纷效仿,在效仿中个性的发挥之下又有创新展现……整个团队虽无仪式却正式形成,一片欣然之意,如同这春日,已然蕴藏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