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方宝宝,你干嘛不应我?“坐在电动车后的我,冲着站在电动车前面的小家伙喊道。
依旧是一阵沉默。只有风穿过的声音。
”是不是你生气了?不理我了?“
”对,我不理你了。“
”干嘛要这样,小朋友不可以这样的。“我有些严厉地说。
”我学你的。“小家伙很认真地回答我。
我学你的,我学你的。这样一句话,让我脸红耳赤。我是做一个怎样的榜样,才让他把不好的习惯都学会了呢?
男孩子,始终是比较调皮的,甚至是不听话的。这种不听话主要体现在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看法,不会因为父母的话而改变自己的决定。然而这种不听话,对父母来说,是不能的,不允许的。
最让我头疼的就是他的午休。每天中午让他上床睡觉,他总会很大声、很坚决地说”妈妈,我很精神,我不想睡觉。“而我总会回答”不行,小朋友中午一定要睡午觉。“他就会瘪着嘴,可怜巴巴地说”为什么一定要小朋友睡午觉?"。然后,我就噼里啪啦说上一堆小朋友要睡午觉的道理。道理讲完了,他还是坚持“我很精神,我不睡午觉。”这个时候,我已经到达火光冲天的边缘,差一点点就要爆炸了。我说,你不睡觉,我不理你,不要跟你说话。之后,不管他怎么逗我,叫我,我都不理他。等到我不理他的时候,他就乖乖地睡觉了。所以,他的不理我,是学我的。
然而这种处事方式方法,我觉得是不应该的,不能的。
记得小时候,我堂妹每次跟她妈妈吵架,都会好几天不理她妈妈,甚至连她妈妈叫她,她都不会回应一下的。每次我听了小孩和自己的父母不和的时候,我总在想,孩子怎么能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呢?就算有多大的怨气和怒气,小小的年纪也不能用这样的方法对待自己的父母啊?那个时候,我始终想不明白这样的小孩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做出这样的决定。而我,不管是受了父母多大的责备,对父母有着多大的怨气,我从来都不曾跨出这一步。在我看来,小孩子不能用这样极端的方法。
而今天,小家伙的一句“我学你的”,才让我顿悟,原来孩子的一切决定都是受父母影响的。是啊,若非我作了示范,他也不会有这样的做法。
每天早上六点半,我都会坐在书桌前,要么看书,要么写作。有时候,小家伙起来叫要喝牛奶的时候,睡眼朦胧中也总会看到我在书桌前写字或者打字。或许是这样的耳濡目染。有一天晚上,他睡觉的时候,忽然跟我说:“妈妈,你明天起床的时候,也叫我起床。”我说:“你那么早起床要干嘛呀?”他很认真回答我:“我要起来看书,跟你一起看书。”我心里顿时感觉,呀,这小家伙长大了。
是啊,我从来没有要求他这样做,然而我的身体力行却让他形成了这样的意识,这样的想法。原来,别人说的熏陶是这样的。
我记得,当初领导跟我说,教育不需要太刻意,只需潜移默化就行,要创建一种环境,使他自然形成某种习惯、某种品性。那个时候,我还是懵懵懂懂的,并没有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内涵。我总觉得,教育是需要花很大力气,花很多精力才能做好的。然而,今天,他的一句“我学你”,深深地惊醒了我。若想让他形成什么样的习惯,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除了正确引导之外,更重要的是你的潜移默化,你的熏陶,你的耳濡目染。
忘记在哪篇文章看过的了,有一个妈妈为了培养自己孩子的阅读习惯,除了在家里随处摆放书籍,自己还坚持每天阅读。只要有空闲的时间就阅读。通过创造阅读的氛围,让自己的孩子自然而然也喜欢上阅读。
我常常说,小家伙的性格不好,却极少从我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只要他不乖,只要他不听话,我总会气急败坏,甚至要打他,用衣架抽他。这样的行为,也造成了他现在这种只要我不听他的话,他都会用拳头轻轻打我。说实话,这种习惯真的不好,我还一直以为是他的性格使然。然而,他的性格却也是我一点一滴影响,从而塑造出来的。真正要怪的人,是我。
我应该深入反思一下自己,不能让自己的坏习惯成为他的习惯,不能让自己的缺点成为他的缺点。更不能让这句“我是学你的”成为今后我批评他的依据。
养不教,父之过。真正的教,其实是在于父母的潜移默化。我的确应该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让他成为一个理想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