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18.4.29,晚上12.42,记录今天的一天。
今日放假
今天白天在家完成打卡,晚上家庭聚餐,和很久不见的外甥女聊天,得知了她大胆的退学经历,觉得非常佩服,这必定是她的主见给了她这样的决定和经历,相信未来她会是个非常有主张的姑娘!
今日作业
今天在做作业前,痛苦,拖延,但是真正开始的时候,全勤投入,一下到了半夜,感觉很畅快。
目前不足:有想法,但是画不出…这是基本功太差吧,感觉补也补不完…
今日阅读
摘记
利基理解:指在特定的技术背景下非常重要,但在学习者可能的生活中不太有用的理解
21世纪必备综合能力
美国:创造力与创新,交流与合作,信息素养,媒体素养。
欧洲:数字信息能力,学会学习,主动性与企业家精神
中国
霍华德 加德纳:修炼心智,统合心智,创造心智,尊重心智,伦理心智。
入门概念:将学习者带到对某个领域的理解的新高度,并且打开了更进一步、更深入的学习之路。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某个技术领域中的入门概念可能算不上一种全局性理解,因为它们在本领域之外就没有什么价值了。但是,我们仍然有必要思考一种准全局性理解是否具有类似于“门槛”的特性,它是否能够提升学习者的认识高度,是否能帮助学习者获得关于世界运转机制的更广泛观点。
* 全局性理解对生活的三个贡献
全局性理解只在生活中的一些特定时刻才有所贡献。
配方知识:
“配方知识”不一定会带来深刻的概念理解,但它们却包含了丰富、细致的行为模式,指导人们在恰当的时机以适宜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如果在大部分情况下“配方知识”为我们提供了生活所需的90%的解决方案,那么,全局性理解的作用体现在哪里呢?我们可以说,全局性理解提供了剩下10%的解决方案。当新的情况发生,而熟悉的“配方知识”已经不起作用的时候,全局性理解就能帮助我们思考并采取行动。也许,它只提供了8%、5%或2%的办法,但这几个百分点却至关重要,它可以支持我们深刻地理解问题、采取行动、进行道德判断,在芜杂的公私事宜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并且在需要作出重大的人生抉择或承诺时发挥关键作用。
全局性理解的贡献:定向,慎思,深入学习。
1.帮助我们确定并保持方向。
2.帮助我们审慎地思考不同的情况。
3.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真正的学习,无论是全局性理解、配方知识,还是学科的专业技术知识,都应该像是把钱存到银行中不断生出利息,而非放到地客里存到发霉。
无论你有多少现学现用的机会,只有当你以现学的知识为基础,在多元而不可预期的环境下深入学习,学习投入所产生的回报才最有价值。
* 宏观选择,繁杂的教学内容中究竟应该“教什么”(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转变教的观点,从怎么让学生有全局性理解为出发点,教学知识内容)
“放弃”从来都不是有效的解决办法,相反,我们应当开始!
观点:我们不可能质疑所有的一切,哪怕连接近这一点都不可能。我们的世界观取决于彼此支持的无数信念之间的相互作用。当产生大量的怀疑时,我们总是从中途开始。我们所怀疑的也只是一件或者几件事件,而非万事万物。所以,必须有一个宏大的支架支撑着其他观点,从而让质疑一部分观点的过程更有意义、更切实可行。
重新思考“什么知识值得学习”的过程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试图立刻改变一切,那么,只会产生混乱。所以,也可以从中途、从我们的立足点出发。开始时,转变理所当然的观念,而不是改变一切。我们可以从新的视角开始选择,即作出真正的宏观选择。
* 宏观保留,拯救经典的了解性知识
宏观保留:通过重构的方式,拯救看似不具有生活价值的经典主题。
1.这类重构改变学习内容
2.我们不能企图通过重构来保留所有标志性的传统内容。
3.如果我们确实找到了重构所有标志性传统内容、使之更有意义的途径,那么就再也没有空间留给其他内容了。
* 内容超载?向语文老师学习巧妙地抽样教学
巧妙地抽样教学:并不泛泛地要求学习者必须怎样,相反,它只提供一份建议列表,让老师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和爱好进行选择,也鼓励老师根据学习者的兴趣和教学时机来选择。
巧妙地抽样教学具体怎么做:
丰富的个体选择
A典型——选择本领域内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范例、概念或技能。
A通俗易懂、能够激发共鸣——选择易于理解的、有意义的、相关的内容,以及能够激发学生和教师追问的思想。
从特殊到一般——选择其自身有价值,而且能够以有意义的方式呈现包罗万象的跨领域主题的内容。
在总体范围内选择
风格类型、体裁——选择不同风格类型和体裁的内容。
贴近出发点、向远处拓展——从选择熟悉的、标准的内容开始,过渡到选择比较少见的内容。
不同观点——选择不同的声音、观点和思想倾向。
思考与感悟
在我已经了解了全局性理解这个概念以后,其实是想迫切地使用在我的教学中的,因此今天的部分内容能够给我带来启发:
1.宏观选择,究竟教什么?
就拿我的计算机课程为例,当我学习了全局性理解后,想要让学生同样达到这个目的,我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既想让学生学会技能,又想让他们能够反思,还想他们从这个技能学习中对外延伸。最终发现我分不清教学的目的,不知道在哪个阶段做什么更合理。
而文中给出建议:我们不可能质疑所有的一切,哪怕连接近这一点都不可能。我们的世界观取决于彼此支持的无数信念之间的相互作用。当产生大量的怀疑时,我们总是从中途开始。我们所怀疑的也只是一件或者几件事件,而非万事万物。所以,必须有一个宏大的支架支撑着其他观点,从而让质疑一部分观点的过程更有意义、更切实可行。
意思是,我应该在原有的课程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一小部分内容的转换,来一步步接近我的教学目的,而不能直接推翻过去的知识结构。
2.宏观保留,重构知识。
宏观保留意思就是对已有的经典知识进行知识的重构,改变学习内容的侧重点,朝着你的教学目标。
继续拿计算机课为例,目前我们使用的新课标,其实就是宏观保留,对过往的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构,将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了融合和合并,试图达到全局性理解,我觉得就是宏观保留的很好的例子。
3.巧妙的抽样教学。
这部分想说明,知识千千万万,而教学要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根据他们的水平和爱好,或者兴趣和教学时机进行选择。
这个和大量做题可以联系,学生在课后作业时,总是千篇一律大量刷题,效果并不显著却又大量消耗时间和精力,如果针对学习者的学习水平,针对性的进行作业的布置,挑选典型、突出、易理解、针对性强、结合知识却又能延伸知识的内容进行练习,也许一题胜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