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记忆是真实的吗?

亚里士多德认为:

我们出生的时候就是一块白板,我们都是记忆烙印的产物。


当你三岁的时候经历一件事情让你感到恐惧,然后在此后的人生中总是试图去回避这种恐惧。

但是我们经常忘了记忆的本质是什么:记忆它根本就不是一个有形、明确、可复制的实体,它不像录像那样记录着事实。记忆会因为人们的解释和虚构而不断的变化。


所以,记忆是处于不断的重构之中的。

心理学的一些研究表明很多人会把家庭照片或者多次听到的故事融入到我们,也就是他们会相信这些故事真正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实际上我们对某件事情的意义就能够对整个事件的记忆中的内容产生重要的影响。


我们每一次在回想一个事件的时候,其实都在改变我们的记忆。

你每一次回忆都会不断的选择添加、删除、重新排列和更新各种信息。而这一切其实都与你的生命进程和你的意识水平相关。

用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话说,就是遇见一个人的时候,人们会从无数个对他的印象当中选择性的记住那些和自己所处情境相关的部分。

所以我们当前的情绪状态是决定我们记得哪些事情以及如何记住这件事情的主要因素。我们当下的心境情绪,甚至包括躯体的感觉,都深深的影响着我们正在回忆的事情。


所以当我们回忆过去的时候,记忆当中的影像和想法在我们的知觉当中被唤起,并且会无意识的选择和我们当下的情绪状态相匹配。


记忆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会被我们的身体感觉和情绪所渲染。

记忆其实形成了自我认同的基础。并且他帮助我们去定义哪些东西,对我们而言是有意义的。

记忆的运作方式其实是这样的:我们为了在某个班下保持我们内心的和谐,就产生了一个观点,为了让这个观点成立,你就会从过去的碎片当中搜罗所有的证据去支持你的这个观点,这些证据甚至很多都不是真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萨提亚家庭治疗的创始人维吉尼亚萨提亚总是说:重要的根本就不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他们对我们造成的影响,也就是我们赋予这件事情的意义。


所有我们所谓的心理创伤,到底是创伤还是资源,是痛苦还是力量,完全取决于我们当下是什么样的状态,以及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和对事件的解读方式。

所谓不幸的童年让你一生不幸,其实是一句假话,童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只要我们在当下学习爱自己,学习好好对待自己,我们对童年的记忆、看法和感受也通通会改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