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夫特斯的观点是:人的记忆,会受到暗示性问题、错误信息、个人经历、当下情绪的影响,是不可靠的。
为了证明“记忆不可靠”这一观点,洛夫特斯做了一系列实验。其中最著名的是“提问者暗示”实验和“商场走失”实验。
下面,我们就来依次介绍一下。
实验1:
在这项实 验中,罗夫特斯先让150名被试看了一部描述交通事故的小短片,其内容是一辆汽车闯过了一个停车路标(画面持续时间很短),撞向了迎面过来的汽车并引发了5车追尾。接下来,罗夫特斯向被试分发有10道题的问卷,上面的问题都与本片的细节有关。而罗夫特斯在被试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问卷分为两种,也就是说,其中一半被试(75人)被问到的第一题是:“轿车闯过停车路标的速度有多快?”另一半被试(75人)的第一题则变成了:“轿车右转时速度有多快?”你已经注意到二者的微妙差别了吧,在经过无关紧要的8道题后,被试统一被问到:“轿车前面是否有停车路标?”这时候,第一题的提问方式对被试的记忆起了奇妙的作用:问题中提到有“停车路标”的那组被试,有53%即40个人都回答他们看到了路标,而另一组,只因为第一题没有让他们重温一遍那个小小的路标,回答看到了的人数就降到35%也就是26人。
实验2:
这项实验同样是先让40名被试观看一部电影的片段,片名为《学生革命日记》,主要内容是一个班被8名示威者分裂为几部分。电影过后,被试同样需要回答一份包含有20道题的与电影内容相关的问卷。这其中有19到题其实都无关紧要,但问卷中有这样一道关键问题:其中一半被试看到的内容是:“进入教室的4名示威者的带头者是男性吗?”另一半被试看到的内容则为:“进入教室的12名示威者的带头者是男性吗?”我们将看到细微的数字差别在下面的测试中所带来的神奇效果。
一个星期后,40名被试被召回,并在不再看电影的情况下要求他们回答有关影片的新的20道问题。在这里,罗夫特斯也仅仅关注其中的一个问题:“你看见多少名示威者走进教室?”在一个星期前的问卷中提到有“4名示威者”的被试组答出的人数平均在6.4,而另外一组被试,由于他们之前看到了“12名示威者”这一假定前提,答出的人数平均值却为8.85,差异显著。
实验3:
本次实验罗夫特斯让150名大学生被试看了一部关于一辆白色跑车的交通事故片,而接下来需要被试做的10道题问卷中,关键问题的提问方法分别为:“白色跑车在乡间道路上行驶,它经过谷仓时速度有多快?”和“白色跑车在乡间道路上行驶时速度有多快?”每种问法会被其中一半的被试遇到。要明确的是,影片当中并没有出现“谷仓”这一景物。一个星期后,同样是这150名被试来回答关于影片新的10道问题,在被问起:“你是否看见了一个谷仓?”时,曾经在问题中见到过谷仓这个词的被试组,回答“是”的占了75人中的17.3%也就是13人,而另外一组被试只有2人给与了肯定答案!依然是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实验4
本论文的最后一项实验是为了实现两个目标而精心设计的。第一,罗夫特斯希望进一步证明在实验3中发现的记忆重构效应。第二,她想知道,仅仅提及某物,即使它不是错误假定前提的一部分,是否也足以使被试把它补充到记忆中去。例如,当影片中没有出现谷仓,主试直接向你:“你是否看到一个谷仓?”你可能回答:“没有。”但如果主试一周以后再问你同样的问题,谷仓就可能会潜人你对该事件的记忆里。这就是罗夫特斯要在她的 第四项实验中验证的想法。 研究者将50名被试分为3组,让他们观看了一段3分钟的短片,电影是在一辆汽车内拍摄的,结尾是这辆车撞到了一位男}推着的蜜儿车上。然后向3组被试分发包含有关该短片内容的问题的小册子。这些小册子有如下不同: D组:直接提问组。他们收到的小册子中包含了40道填充题和5道关键的直接提问的问题.这5道题均包舍了事件中并不存在的事物。如,“你是否在电影中看到一个谷仓?” F蛆:错误假定前提组。他们收到了同样的40道填充题和5道关键问题.这些关键问题包含了对同样不存在的物体的假定前提。,如.“你是否看见有一辆旅游车停放在谷仓前r’ C组:控制组。他们只收到了40道填充题c 一周后,所有被试返回并回答有关该短片的20个新问题。这些问题中有5个问题与一周前对直接提问组所提的关键问题完全相同。所以D组两次见到这5个问题。主试所使用的测量方法是,计算每组被试中声称记得在短片中见过实际并不存在的事物的人数百分比。
洛夫特斯通过“提问者暗示”等一系列实验,得出了“记忆是不可靠”的结论,也就是说:
人的记忆会受到暗示性问题、错误信息、个人经历、当下情绪等影响,是不可靠的。
所以,那些我们以为我们亲身经历过、看到过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真的。
当我们遇到和我们的预期、价值观并不相同的事物的时候,最好能再放宽视野,理性地思考分析一下,多听听别人的观点之后,再做判断。
而不是一味地咬死自己一贯的想法,因为这样很可能会使自己变得狭隘和偏执,把自己逼入一条死胡同。
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导致记忆出错呢?
1在追溯记忆的过程中,人们也在伪造记忆
当你多次回忆一个事件时,故事的细节可能会被慢慢修改。例如,刚刚进入办公室一同事告诉你:
a刚才领导来过了,让你把这些文件再重新真理一遍!
b我看到**(该人与当事人有过节)去了领导办公室,领导就出来把文件重重的放到桌子上,让你快速重新整理文件!
2错误的信息会误导记忆
3过于真实的想象会被当作记忆
4被强化后可成为可信度高的信息
一直以来,人们倾向于认为一个人的记忆是他过去经历的准确记录,但事实上人们的记忆与实际发生的事情可能大不相同,有的时候,错误的记忆会和准确的记忆一样逼真,因此,当人们单纯地依赖自己的记忆去做决定时,应该再慎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