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理想国》中有一个洞穴之喻,古往今来很多人理解都不一样,这个比喻是这样的:
设想在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们自小呆在那里,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们后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条横贯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筑有一堵矮墙,如同木偶戏的屏风。人们扛着各种器具走过墙后的小道,而火光则把透出墙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如果他们中的一个碰巧获释,转过头来看到了火光与物体,他最初会感到眩晕,但是他会慢慢适应。此时他看到有路可走,便会逐渐走出洞穴,到阳光下的真实世界;到那时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意识到以前所看到的世界只不过是影像,是不真实的,于是会开始怜悯他的囚徒同伴、他的原来的信仰和生活。此时,不论出于何种原因,结果就是他选择了返回洞穴,并试图劝说他的同伴,也使他们走出洞穴,但他的同伴根本没有任何经验,故而认为他在胡言乱语,根本不会相信,并且会绑架他,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杀死他。
柏拉图提出洞穴之喻,和他的四元素说是有关联,土、气、水、火是宇宙的基本元素,我们见到的世界的万物,都是四元素的影子,四元素若隐如现,人们信假为真,假作真时真亦假。
我们看看自己的一生就知道往事如梦,都是影尘:1岁时,成功是,你可以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行走;4岁时,成功是,你不尿在裤子里;在8岁的时候,成功是你知道回家的路……25岁,成功是为了挣钱;在30岁时,成功是做一个有家庭的男人;35岁,成功是赚钱;……81岁,成功是知道回家的路;90岁,成功是不尿裤子。
4岁时,成功是,你不尿在裤子里,90岁,成功还是不尿裤子,你已经很努力了,觉得自己走了很远很远了,其实你一直在原地踏步。这就是生活在影子里,这就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突破的方法就是,无为有处有还无,只有无为才能走出洞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如果以假为真,太执着,结果可能还不如草,如果行无为法,则可能天长地久。
土、气、水、火四元素说 ,和中国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佛经中的地水火风四大学说相近。《金光明经》就解释了影子怎么来的:地水火风,合集成立,随时增减,共相残害;犹如四蛇,同处一箧(qiè),四大蚖蛇,其性各异,二上二下,诸方亦二,如是蛇大,悉灭无余。地水二蛇,其性沉下;风火二蛇,性轻上升;心识二性,躁动不停,随业受报,人天诸趣,随所作业,而堕诸有。
柏拉图的洞穴之喻,就说我们生活在影子的影子之中,其实我们生活的中影子还少吗,钱币是货物的影子,明星是粉丝的影子,太多太多了。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以产生了各种影子,有各种缺陷就拼命挣扎,比如眼睛大肚子小,只见其声不见其人,就要用各种科技弥补,等等。
中国有句古话,“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行欲方,就是好比是给洞穴里的人看病,智欲圆,就是要用撇开表象的规律,智欲圆就是洞穴的出口。
中国有天圆地方之说,天圆地方很多人都把意思理解错了,因为他们在用影子解释真实,天地都在你的身心当中。
《吕氏春秋 圜道》说:“天道圜,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何以说天道之圜也?精气一上一下,圜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圜。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主执圜,臣处方,方圜不易,其国乃昌。日夜一周,圜道也。月躔二十八宿,轸与角属,圜道也。精行四时,一上一下,各与遇,圜道也。物动则萌,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杀,杀乃藏,圜道也。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黄帝曰:“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
人身体中精气一上一下是圜道,万物生老病死是圜道。黄帝说:“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不是说黄帝总迁徙,是“帝”在万物生老病死的各种状态,都存在,都没有离开,“帝”在液态水中存在,在云中存在,在小河中存在,在大海中还存在。而我们,常把“帝”的影子,如炎黄二帝当成了“帝”,真“帝”反而找不到了。
找到真“帝”,就可以走出囚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