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外国名著,看起来真的特别费劲。
比如著名的诺贝尔奖得主的作品《百年孤独》。这本书买来好几年了,期间翻过三次,都因为无法继续而中止在十页以内。
这段时间,因疫情防控,家里的新书存货基本都清空了,又不想这时候添乱去麻烦快递小哥,所以又翻出了这本《百年孤独》。本着沉下心来,尝试着这次一定啃完全本的出发点,开始了漫长的阅读旅程。
看着看着,不由自主地思想就抛锚了。好不容易把自己已经出窍的灵魂使劲拉回来,接着看书。眼皮又变得不受控制起来,不一会儿,脑袋也沉沉的,哈欠连天,不是刚午睡起来没多久吗?怎么又打起瞌睡来了。
就这样硬着头皮,看看睡睡,看看又往回拉拉自己,坚持了两天,也就将将看了不到三分之一。不到三十万字的小说,要在平时,两天肯定就看完了。
不仅如此,到今天下午实在有一种受刑的感觉,到现在也没记住主人公的名字倒在其次,看了这么久还是没清楚作者想表达什么,不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书中的人物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想干什么?所说的话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思?
真的要背离刚拿起书时的初衷了。
是心不够静吗?
还是这本书真的太难懂了?
我果断地下了决心——把这本《百年孤独》再一次放回书柜,它原来的位置,已经孤独地呆了好几年的位置。
没办法,希望自己在愉悦的情绪中走近每一位文化、背景迥异的作者和人物,通过悦读来体味作者、人物不一样的人生和思想,通过与他们进行对话,通过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丰富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理解,丰富自己的内心,让自己身心更加强大和从容起来。
但是,目前,这本书的阅读经历,还是无法实现悦读。
暂时放下此书,暂时放过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