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看到微信公众号----《第一教育》推出的一则活动报道,标题为《项目化学习如何在学校中真实生长,而不沦为“点缀”》,其间谈到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夏雪梅博士的一个观点----“跨学科”不是“多学科”。谈到这里,夏博士特别强调:“多学科的主题活动拼凑在一起,并不能促进学生心智的增长。真正的“跨学科”是要通过学科间的联系,共同解决问题,来达到对于这两个学科的深度理解。”
由夏博士的上述观点、上述解读,联想到我们的教育教学、项目推进及课程建设,觉得需要在工作中做以下几个“突破”和几个“凸显”的理论思考与行动研究。
一、几个“突破”。
1.突破学科的直接相加。
我们常说,学科之间的界限愈加模糊,为此,我们需要树立跨学科的视野,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于是,便出现很多将各个学科简单相加的情况。比如,围绕一个项目,要求各个学科都参与进来。语文学科组织学生读一读、写一写;数学学科组织学生量一量、算一算;美术学科组织学生看一看、画一画;音乐学科组织学生唱一唱、演一演;科学学科再组织学生做一做、研一研……
这是不是跨学科学习?我以为比起各个学科关起门来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这已应该算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尝试,但是,还不是全部,更不是最优。还需要有更多形式的迭代。
2.突破技能的割裂练习。
当围绕某一个项目的学习,吸引进不同学科的时候,因为各个学科的学习目标有所不同和侧重,所以,我们也极容易形成“跨学科”学习就是先“多学科”学习,再借助这个拼盘式学习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的比较狭隘的理解。
借助语文学科的加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借助数学学科的加入,培养学生计算推理的能力;借助科学学科的加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等等。
因为有学科的简单相加,便出现了技能的割裂练习,这些都是学科界限渐渐模糊之后的必然产物,但是,正如技术的发展,势必不断更新,对于“跨学科”的理解,我们也需要不断有新的理解,并积极形成有效的行动。
二、几个“凸显”。
1.凸显现实问题的解决。
在学科的简单相加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把目光渐渐聚焦到问题的解决上面来,且不仅仅是学科问题以及模拟现实情境问题的解决,而是更多现实问题的解决。通过这些现实问题的解决,应用不同学科,实现不同学科共同促进问题解决的目的,以推动学习价值的应用旨归。
任何一个学科若对于生活无用,则其学科便无生命力,且此说法并不与任何学科除应用价值以外还兼具纯粹价值相悖。
2.凸显核心素养的培养。
凸显现实问题的解决之后,再借助问题的解决,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谈到这一点,又想起11月20日上午在栖霞中心小学观摩到的张齐华老师的《沉默的数据》。客观地评价,这并不是一节常规的数学课,甚至有些尺度不小的颠覆。整节课,无一次计算,无一次演练,有的只是基于问题,结合经验,但又不仅仅依托经验的推理、分析,质疑、思辨,但是就是这样一节课,结束之后,再细细回味,总觉有余音绕梁、口齿留香之妙。
联想起米山国藏等人关于数学学科学习价值的解释----无论对于科学的工作者、技术人员,还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是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而数学知识只是第二位的。学生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有什么机会用,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样的的工作,深深铭刻在心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能使他们终生受益。
从这一点来考量,就不难理解《沉默的数据》一课为何“曲已终但音未散”的道理了。而,这可能就是我们的“跨学科”学习将要前往的地方。
我愿与我的团队一起,携“数学故事汇”首先向着这个方向一路前去,再期待繁花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