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鸡精、奶精、糖精、香精、酒精、醋精、瘦肉精……这些物质的成分既使在自然界中有,含量也都不会很高。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了它们的低浓度,也就是说生物体(包括人类)只能与它们在这样的浓度下和谐相处。一旦浓度过高,轻则引起应急反应,重则变异。就以说得起茧子的味精为例,尽管世卫组织说味精比食盐更安全,可前些年一邻居小孩酷爱味精酱油拌饭,没半年就去医院抢救了……出院后,这孩子再也不敢碰味精,自然也就痊愈了。也许专家会说:这是个体体质差异……
科学就是这样,既有证据未证明它有危害,不代表它真没有危害(只是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它有危害,呵呵!有点像绕口令)。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有新的证据被发现,对它的安全性会有新的认知。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糖精、起酥油(就是那个反式脂肪酸)、香精……,哪个不是刚上市时都说绝对安全?!对于食品安全,关乎人身安全、关乎人自身的健康,审慎的态度不应该是“疑罪从无”, 而应是“疑罪从有”。
其它物品亦如此,狐狸精、妖精就不用说了,还有那些异化了的杠精、戏精、酸精你懂得的,就说人精,有几人愿与其为伍?细思更恐,进化为害人精也只是迟早的事儿。
慎之!
慎之!
远离成精之物!
——码于戊戌年冬日暖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