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9月24日 星期一 多云
又是一年中秋,没有吃月饼、没有赏月、也没有看电视里的文艺节目。只是,不由得想起了娘姆;她在一个既很远又很近的地方,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存在。
记得我娘姆健在的时候,每当中秋节,她会在老房子公用的院子里支一张小桌子,放上几块月饼、放上水果等供品,点燃一束香,两边燃两根蜡烛,虔诚地朝月亮拜三拜。她说中秋节要拜月亮。
后来阿嗲过世,娘姆搬来和我们同住。虽说钢筋水泥的楼房,不再有四合院(天井),但到了中秋节那一天,她仍是准备了供品和香烛,到阳台上去拜月亮。
她对天地、鬼神、以及大自然,都存着虔诚和敬畏之心。
小时候,吃饭时,若不小心把饭粒掉在地上,娘姆会让我捡起来吃。娘姆说“饭山饭山么是座山,晓得哇?农民伯伯种出来辛苦撒哎。糟掉来罪过撒哎,天伯伯望下来看见啦哎。”
在她的观念中,无论做什么事,好的坏的,“天伯伯”都看得见的。她没有念过书,没有看到过“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但是她的理念和信仰,就是和“举头三尺有神明”不谋而合的。一言一行,都做到了“慎独”。
那时候经常有老邻居或者亲戚的小孩来玩。她那时常教育我,对小把戏要折垫他们一点的。小把戏么要哄的。茫茫要省给他们吃。自己吃了,三寸喉咙过,也变粪了。骗骗他们么,他们卡位呀。
结婚后,磨合期,也偶有婆媳矛盾。娘姆就常说我脾气太硬,不会“软柴捆硬柴”。她说:“硬柴看看很狠,但是没有用的,最终被软柴捆。所以要用软硬功。”她还常说,嘴巴要甜一点,“姆妈”多叫几声,又不会吃亏的。她说:“舌头上打个滚,不折本。”
斯人已去,不,她没有离开,只是我看不到她。谆谆教诲言犹在耳。
然而她的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我当时并没有深刻的体会。活了四十几岁,才算略微活明白一二。
人要柔,不可太硬,硬则易折;柔则可克刚——“软柴捆硬柴”。
娘姆在世时由于她自身的人格魅力,人缘极好。家里常有亲朋走动,她不但有知心的老年的姐妹,还有忘年交。和她相处,是那么的舒服和亲切。
虽然她没有工作单位,靠自己做小生意挣钱,做到60岁,老了也没有退休工资。但是她却活得很有安全感。她做小生意挣的钱,不舍得自己用,而是用来贴补饭菜钱,在我长身体的时候,给我买有营养的菜,给我补身体。那时候,本鸡、乌龟、泥鳅这些,不知道吃了多少。有人宠着就是幸福的。以至于,我有一次做梦,还做到娘姆烧了一桌菜给我吃。
娘姆在世时间不长,却是我一生的财富、一辈子温暖的记忆。有这样的娘姆真是我的福气,是我上辈子种了善因吧?感谢她曾经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