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这一天,一条“后浪”相关的视频刷爆了朋友圈。很多人配着“奔涌吧,后浪!”的经典台词,转发朋友圈,表达着自己的动容和感叹。
《后浪》的台词里说,“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和否定,而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和鼓励。”这个视频更多地表达的是对95后年轻一代的赞美和颂扬。
但是我认为,《后浪》贴了太多年轻化的标签,其实只不过是站在前浪巨人的肩膀上。
比如“因为你们这世上的小说、电影、音乐中表现的青春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
对年轻一代,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自然是需要肯定。但是也不能过多地附加年龄这个概念限制,难道以前的青春就只有忧伤和迷茫吗?
细数真正能够划时代意义的小说、电影和音乐作品,哪个不是历经岁月的沉淀,哪个不是唤起时代的共鸣。但是又有有多少是真正的“后浪”写的。
比如“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享用自由。学习一门语言、一门手艺,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
年轻一代,应该崇尚自由,鼓励自由,为走出自己的路而奋斗。但是也别忘了,所有的城市发展、繁荣景象都是“前浪”一步一步创造出来的。
能够自由地学习一门语言、手艺,欣赏电影,去想去的地方旅行,是70后、80后和90后都向往的一个梦想。而对于这个梦想,最耿耿于怀的,反而是中年人。
中年人,受到家庭、事业的双重压力,希望能够像年轻人一样,可以追求自由,活出个性和自我。“后浪”中的年轻人,反而是中年人当前的缩影。
“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年轻的“后浪”,需要有想象的翅膀,能够在自我和张扬中飞翔。“前浪”们也会竭尽所能,给予他们想要的支持。
希望“后浪”们能够记得,是“前浪”给你们披荆斩棘,完成了前往沙滩的前行之路。
希望“前浪”们能够放下年龄的成见,找回自己年轻的心,再做一回“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