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一些孩子们聚集的地方,我们能听到和发现一些世俗影响下的语言。例如有这么一段对话,发生在两个五岁的小男孩身上:
男一:“我爸爸可厉害了,是开车送我来的。”
男二:“那又怎样,我爸爸是开着奔驰车送我的呢。”
男一:“看我这个飞机,是新推出的玩具。”
男二:“我的玩具还是我姑姑从美国寄过来的呢。”
男一:“我爸爸说了,等放假了带我出国旅游。”
男二:“我才不稀罕呢,我都已经旅游过好几次了呢。”
……
这段对话以我们成人的思维来判断,很容易想到一个词“攀比”。不过这里我暂时还不想把“攀比”这个词扣在两个稚气未脱的孩子身上,在他们这样的年纪可能连“攀比”的意思都不理解,在他们的思维里也应该还没有攀比的概念。不过我们依然需要开始注意了,透过两个孩子的对话,我们可以想象到他们的家庭环境,这种语言的表述会是某位家长的真是写照。也许我们的孩子不是真正的攀比,但是我们的家长正在进行着真正的攀比。
我家邻居小姑娘也发生了一件类似好笑的事情。
之前,这个小姑娘的爸爸开的是一辆BYD小轿车。后来,他爸爸嫌车旧了,就要换车。最终,小姑娘的爸爸花了60万买了一辆奔驰。
提车那天,小姑娘的爸爸去提车,小姑娘开心的像小喜鹊一样手捧鲜花在院子门口等待,而且逢人都说:“我爸爸去提车了,是奔驰,大奔驰车哦!好几十万呢,看我抱的鲜花,我们要去庆祝呢。”
就这样小姑娘在院子门口年年碎碎说了一个小时,见到爸爸开着新车来了,尖叫着飞奔过去。
这里,我同样不认为这个小姑娘在炫耀,我感觉她更像是家中添置新物件的期盼和欢喜,但是小姑娘的行为很难让成人不想到“炫耀”一词。我想小姑娘的家人一定告诉她,这辆车有多么贵,能买一辆奔驰车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成人的思维正在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行为。
其实,山外青山,楼外楼,没有最富有只有更富有。那么对于大多的寻常百姓家,我们如何调整好我们孩子的心态去应对这些可能的攀比或者炫耀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一本儿童读物《摩天大战》。如果有兴趣买的家长,购买了这本书不要因为整本书文字非常的少,也只有寥寥几幅图而吵小编,觉得上当受骗。这本书可是获得了《纽约时报》十大最佳儿童绘本奖、法国女巫奖得主最新奇力作哦!整本书用优雅俏皮的黑白线条,搭配简洁精彩的对白和批注,幽默地讲述了一个关于嫉妒和欲望的故事。
我曾经让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和一个四岁的孩子共同阅读这本书,十二岁的孩子看完说了一句“垃圾,没有意思。”四岁的孩子却说:“比来比去,最后倒了,什么都没有了。”也许是这本书的表达风格更容易符合低龄儿童的接受方式吧!
感兴趣的你可以搜搜,了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