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大致框架结构,第一部分为人格诊断概述,第二部分,为人格诊断个论。
第一部分六个章节涵盖了:关于人格特征的基本理论,回顾了精神分析的相关重要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对于形成人格基本结构的贡献,探讨了个体人格形成过程中的差异化发展,针对这种差异化发展所采用的个体化治疗以及不同的人格结构所善用的防御机制的不同。 第一部分意在阐述应兼顾精神分析理论和人格特征这两个维度作为诊断思路的基础。第一章 诊断的意义由于当前对心理问题的误读司空见惯,或者是治疗师能力的问题,或者是在当中无法体察患者内心的苦楚等原因,患者会可能被误诊。但诊断也有优点,一,促成有效的治疗计划,二,利于治疗进展。三,帮助消费者有效利用心理健康资源。四增强治疗师的共情表达。五,降低某些患者的治疗脱离率。 精神动力玄诊断和精神疾病诊断1,Dsm,缺乏对精神健康和情绪良好的操作性定义。2,Dsm的信效度一直不尽如人意。3,Dsm,系统是反映精神病理现象的医疗模式,但精神科医生都知道症状的缓解并不等于同于疾病的治愈。4,Dsm,系统的分类有些凌乱,缺乏一致性。 治疗计划诊断之后即可产生特定的治疗计划。一般来说,心理治疗可以和药物治疗相辅相成,恰当的诊断名称是才有助于特定的治疗。 关于预后精神分析诊断的优势在于它的辨识是刺激引起的禁欲性症状,还是人格特征导致的固有问题。——保护来访者对来访者实言相告,多数患者能从石岩乡告终体会到治疗师对他们的理解。——共情的沟通作者在本书共情的概念,指的是情感上与他人有共感的能力。感同身受,能帮助治疗师准确定义来访者的内心困扰,并使来访者感受到深深地被理解。诊断的一触,还在于能够帮助治疗师把握共情的时机。——防止脱落一些人在寻求专业帮助,又惧怕与治疗师来往过密。另一类对依赖产生对抗的患者是由于他们已拒绝帮助来维护自尊。对于轻躁狂或法依赖性患者坚持治疗,对他们来说,坚持治疗意味着勇气和毅力,常常十分有效。——附加效益治疗师对诊断胸有成竹,会影响来访者,使他们心情放松,使他们感受到治疗师的探究,沉静和对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努力,这便是我们所称的治疗性联盟。——诊断应用的局限当人格诊断名称的混淆视听的效果大于清晰的解释时,质量适当,果断摒弃之,转而以常识和修养为参考。另外,诊断的应用不能超出其试用性,根据新的信息,不断修正原始诊断才能够有利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