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有意思的现象:
一
中国有句话“金钱如粪土”
同时还有句话“朋友值千金”
请问
这个朋友到底是啥?夸呢还是骂人呢?
嗯,其实这不是我真正想问的。
想问的是,说“金钱如粪土”的人你信他不?
二
永远有市场的爱情故事:
牛郎和织女
董永和七仙女
罗密欧与朱丽叶
王子和灰姑娘
霸道总裁与傻白甜
……
嗯,一定至少有一方是富人
不信你翻翻那些爱情故事,大多数都是一个没钱的爱上有钱的,或者发生在两个有钱的之间。
美好的爱情包含对富足美好生活的向往呐~
富足美好的,和金钱当然脱不了干系。
在这点上中国人大概是最虚伪的,也最乐于自我安慰。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贫贱不能移”,穷也要穷得有骨气,然而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如果金钱成为粪土了,那就理直气壮了。可是他们也信奉“一诺千金”哦,难道他们的一句诺言就是一千……另一方面,中国文化是模糊个人强化集体的,以至于太张扬总是引人侧目,更何况是公开宣称爱钱。
这些对金钱的仇恨,视为洪水猛兽,给穷找到了十足的理由。下有“为富不仁”撑腰,上有理想包装,清贫彰显崇高,获得道德上的优越感。
我也不知道,追求富足有什么错,难道不都是为了变得更好吗?
看到这些自相矛盾的说辞,如果你曾觉得金钱如粪土,这一刻是否应该重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呢?
—如果想系统的认识一下金钱是什么—
你听过它的名字无数次,但是真的认识它么。如果不认识它,又怎能断下定论。王福重的《金融的解释》将金钱的前世今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做了完整的解读。可以读一读认识钱究竟是什么。
学过历史课,最开始就讲到原始社会有了剩余劳动开始以物易物,然而没有一个标准,流通不便效率低下,于是逐渐产生了中间物的需求,即货币。它只是一个符号,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有了它却加速了流通,提供了便利,提高以物易物的效率。生产力的发展带动经济形态发展,货币的形式和功能也随之丰富,今天形形色色的金融工具,无疑不是在某种需求下设计出来的,最终服务于经济。
若将金钱恢复原貌摆回中立的位置,那么并没有金钱的善恶之说。有的只是使用者,人的善恶区别而已。把罪过都推给一个符号,而逃脱对人本身的追责,失掉自省,怎么也说不过去吧。
—关于金钱我们到底应该听谁的—
假如你想学习英文,你是会向一个会英文的人请教,还是向一个不会的人请教?
假如你想学做饭,你是会向饭做的很好吃的妈妈请教,还是会向一个从来没进过厨房的人请教?
以上两个简直有点弱智的问题,大家心里都有十分确定的答案。
然而关于金钱,我们却常常听“自己都没有良好财务状态”的人的话。“良好的财务状态”不等于拿高薪。一些仍然月光的高薪人士,赚钱的速度永远追不上消费,财务状况就是不及格。《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写了他从富爸爸和穷爸爸那里听来的不同观念,这些观念又是如何影响一个人走向了不同的财富人生。
从宏观上理解金钱的本质,再加上生活的角度重新改观。变成有钱人的基因就妥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