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弄清楚孩子的期许再回答
“爸爸妈妈去上班,才能赚钱呀,有钱了才能给你买东西吃,买玩具玩,买漂亮的衣服给你穿。”诸如此类的解释,很容易传递给孩子“上班只是谋生的手段”的肤浅职业观。
很多孩子问问题并不是真的想要得到答案,而是在表达一种情绪。比如,孩子在父母早上出门前问这个问题,表达的是不舍的情绪,是在抱怨父母为什么不在家陪他。父母要做的是接纳他的这种情绪,给予安抚,而不必纠缠于问题表面上的答案。
2、不道德绑架,传递正确的职业观
有的父母听到这个问题,直接就说:“我去上班还不是为了给你交学费?”这类话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为了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自己就是累赞,都是因为自己,爸爸妈妈才这么辛苦。孩子会为此背负不该有的压力,也会产生深深的愧疾感。最重要的是,这传递给孩子的职业观是,工作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研究显示,2~6岁是孩子职业启蒙的黄金时期,父母要传递给孩子正确的职业观,主要包括:发自内心的热爱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未来做职业选择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热爱、理想,如此才能在工作中体会到乐趣,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不抱怨,为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梦想就像照亮现实的一道光,让人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父母把工作和美丽的梦想连接起来,在这种教育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会心怀希望,努力朝自己的梦想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