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完成了一个培训项目的案例撰写,过程很是艰辛痛苦,但因为扛过去了,所以回顾看也有一些心得体会,怕时间久忘了,所以记录mark一下。今天说说最煎熬的部分:调研资料的使用。您看底下配的那张图,虽然不至于这么夸张,但也相去不远了[擦汗]
1、调研的设计要想好用法。今年两个大项目,从春节过后就开始了调研访谈,第一个设计时没多想,等访谈一圈收回来有效可用的部分不多,逼着后期要创造性地使用这些资料。所以第二个项目就注意了,尽量让被访者说实例,而不是谈论观点和想法了。当时其实并没有决定用案例教学法,只是觉得讲道理人人都擅长,但讲真实发生的实例,我们再来分析从中能够看出真实的理念和想法。事后证明,用行为事件法BEI再结合STAR陈述结构,收集到的信息更为有效,后期处理就好多了。
2、阅读和提炼。即便是有效信息那也还是原始信息,所以收回来肯定要认真读,然后通过实例去分析,讲述者究竟在说什么,是人员管理还是考核机制,不同的实例可以归纳为不同的主题,进行提炼后,用PPT呈现,大致可以看出大家普遍愿意讨论的是什么主题。而且还能看出一些其他端倪,比如说成功实例时大都描述的是自己做对了什么,说失败实例时大都描述的是他人或组织存在的问题[呲牙]经过这样处理后,最大好处是从微观出发建立宏观整体印象,或者说能够跳出来看这些庞杂的信息,为培训方案设计提供了主题和思路。
3、用框架取舍素材。这次从调研报告里bottom-up提炼出来的主题其实并没有达成共识,老板就划了一个不能是什么的圈,但至于是什么需要项目组再去研究。其实这次为什么迟迟没有动笔,是因为一直在寻找和思考可行的重点及其结构,最后读了一本书,觉得里面的几个重点划分还算清晰而且接地气,所以照着人家的结构定了培训的结构。有了这个结构就突飞猛进了,那么多的调研素材,先按照结构全部打散做成了六个不同主题的文档,每个主题报告里都是大量相关的素材,划分不必求精确,反正看过了好几遍,其实是有些印象的,不至于把印象深的例子落下。看主题报告时,就会遴选出核心实例作为这个主题的主案例,其他相关信息作为辅助。当然也有主题是一点材料也没有的[调皮],但是不要紧,因为前期已经做过提炼,核心观点都有了,哪怕没有素材也可以从相近主题的素材中调配使用。
4、复核补充要点信息。确定了结构有了主题报告,写起来就快了。但是别忘了,写成了案例之后,再把那个主题报告看一遍,看看有没有重要的观点遗漏了,如果有觉得还有必要,那就在案例初稿基础上再补充进去,无非就是需要在场景方面做些个设计,不会动到案例的根本。这样复核完一遍后,就可以长出一口气,心里也就踏实了。[偷笑]
当然,通过这次案例撰写,最大的体会是:技巧和自我意识的结合才能写就一个合适的案例。所谓技巧就是上面我说的处理素材的方式,当然也有文字技巧;自我意识更为关键,是对素材的观察、分析和洞见,其实为什么要这么写,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我对这个主题的思考和观点。没有自我的案例,无法引起共鸣和争辩,说起来有点微妙,但就是这样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