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完《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这本书,是一本关于如何提高写作能力的书,把精华整理出来,希望能对您有些许帮助。
精华摘要:
1.在群体对影像疯狂的年代,文字仍是萃取世间一切价值的最佳工具,“它”不仅不退流行,连最强大的搜索引擎也都以他为钥。
2.成长需要勇气,更需要觉察,若我们总是逃避觉察自己的生活,将无法改变与成长。
3.回到生命现场,拿起笔,就不要畏惧。
4.你一定要一次次踱回现场,找到受冻的自己,替他拂去衣上雪花,然后才能牵着他的手,站上文字叠起的高度,并肩共看天地浩大......
5.要让孩子的生命有高度,就必须让他们的生活有深刻体验。
6.人类是视觉性动物,因此有画面感的具象与动作最能刺激视觉,也最能挑起读者兴趣。。
7.命题的两大诀窍是:具象与动作。
8.抓到具象命题的要诀,让文章“意随象走”,帮读者“见象起意”。
9.习武之人必有三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10.当你懂得选择,不仅文章,连生命都有了主题
11.使用对话时,一定要记得“什么人说什么话”,所以有日常“偷听”,“默记”众生对话习惯的写者,更能写出活灵活现的对话。
12.对话,得到的回答即是永恒,但若得不到的响应,变成人间…
13.对话也可以精简到成为全文的情感,最凝炼处。
14.你记得在故事的转折处,让那个人用“最值得被世界记忆”的样子出场…
15.“对话”与“动作”最适合放在“故事的转折处”,连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品亦是如此呈现。
16.利用烘托法写作,就是不讲主体,只用旁人的观点来烘托主体。
17.真正的创作是不靠灵感的,靠的是“对人的兴趣”。
18.如同小说家骆以军所言:“我们没有办法,像上一代有这么多经验,例如,战争,流亡等等;我们是经验匮乏者。”我们必须习惯去挖掘自己的生活与搜罗他人的经验,来充实我们写作的素材。
19.好文章是大山大海,是“作”不出来的---文章要不辞世间土壤才能垒为大山;文章要不择感动细流才能积成大海,而这依山造海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移情”。
20.若能发挥同理心与想象力,进入世人孟浪难息的方寸间,就能在白纸上移植万千风情,错落成世间山水文章。
21.古人皓首穷经才能引经据典,但我们现在有电影,文学,采掘不尽的时事与故事,只要用心依主题分类统合,便能够拥有取之不尽的材料。”
22.用典允执厥中,懂得取舍,不做无谓堆砌,未来你积累的用典力,必能帮你的文章用点力。
23.好的文章会呈现亘古不变的普世主题,那是召唤读者的密码。
24.所以今天起,在自己的城市或山野行走时,带一双多情的眼,去记住周遭万物的名字,他们不仅正构建起我们真实的世界,也会是日后行笔为文时,赐给我们力量与重量的微物大神。
25.创意是一种连结,连接是一条神经网络,而路是人走出来的,常常走,我们就可以在自己的大脑中走出一条创作之路。
26.物愈小,愈动人,就从远景,近景,拉到特写。
27.镜头愈拉愈近,也愈能扣住读者的心。
28.若只有古材料,文章会有历史的酸腐味,还需要加上近人的材料,因为所有的创作都是时代的切片。
29.生活纷繁万状,所以行笔前必须懂得搜集,分析,取舍素材,提炼出不朽的普世情怀,然后文字就有了魂魄,会在读者每一次阅读中举杯,醉笑陪公一场又一场。
30.我阅读中文书籍,然后把一个个陌生的词汇抄下来,因为我知道一个词汇就是一个文化的密码,娴熟或能使用一个新的词汇,就表示自己的大脑里又构建了一个神经网络。
31.词汇是文化的活化石,了解的词汇越多,愈能活化你的头脑,会让你更聪明,也更能理解这个世界。
32.在我不再粗心的看待类似词后,会发觉每个单字有它独特的内涵,在“字辩”时更能得到前人的智慧。
33.演讲时,凯瑟琳请全场孩子一起从1数到30,然后说:“瞧,由于你的努力,这30秒无人丧生。”
34.我们常称写作为“创作”,因为写作加上“创意”后不仅赋予写作艺术性与美感,甚至能更有效的传递讯息。
35.创意其实是一种联结,也就是不用A讲A,必须用B讲A…
36.所有表达都可以运用到AIDA理论,,AIDA是4个单词的首字母,指的是一开始要想办法引起注意(attention),然后要产生兴趣(interest),接着是诱发往下看的欲望(desire),最后是接受论点去行动(action)。
37.愈是难以形容的,愈是说不清楚的,愈需要藏在一个固定的“形象”中,让“形象”带出无限想象。
38.散文也有故事,但由分散的故事组成,然后用相同的主题收束在一起。
39.散文本来就是散文的语言,要徐徐地走,静静地逛,不要太用力跑,才能体会闲散之趣,然后生命的美感就会像片末长镜头里的山颠之云,慢慢,慢慢地扩散开来…
40.短暂的真实时间,夹住亘长的戏剧时间,压缩出的,是生命的张力…
41.没有双臂的视觉干扰后,维纳斯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丰满的下巴,还有身体的蛇形曲线,就和谐的成为我们视觉的焦点…
42.写文章要加重点,减杂质,意象相乘,还要被主题整除。
43.用受众思考来写作,用读者看得下去的语言去写作。
44.我们讨厌太完美的人物,那太假,太呆板无味,不像我们---天生不完美。
45.生命的真相就像中国的太极,心中有小小的阳,阳中有小小的阴,然后合成一个完美的圆。
46.黑格尔说:“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然后再现的美。”
47.项羽怎么可能一边杀敌一边发表,“长落落”的演说,这八成是太史公用想象力去填补历史的空白。
48.发挥“合理”的想象力,可以用“情感的真实”去合理地添补“历史的真实”。
49.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50.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含痛楚的快感。
51.人生可以选择在矛与盾的对抗中,抵消生命的能量,也可以这样让矛与盾同向共力,因此将有沛然莫之能御的力量。
52.夸饰法虽然违反“外在的真实”,却“忠于内在的真实”。
53.铅笔,所有的美丽与辉煌都出自这黑暗之心。
54.两千多年多年前的老子,道出“曲则全,枉则直,少则得,多则惑。”告诉我们“荣辱与共,祸福相倚”,这些对立与矛盾本是人生真相,因此当我们书写人间,反向思考,朝对立面破题常能拨云见日,一语得偈。
55.节制,才有空间出拳;留白,才能无限填补。
56.仔细听,每个字都能吐纳,每个句子也都有它的速度,当大家愿意打开耳朵时,我们的文字就成了世界的心跳!
57.西方散文建立在实证主义上,重视事实与科学的逻辑佐证,所以第1句主题就是“结论”,然后第2段是“事实与科学的佐证”,第3段则常以“然而”开始,就是对自己论点的攻防批判,这是批判性思考的逻辑。
58.科学也可以结合生命教育变成一首诗。
59.对世界一切讯息的“感应”,似乎已成了我所有创作的意识。
60.品牌是价值,是超越价格的蓝海,是让能力被看见的能力…
61.自媒体品牌的成功离不开5个要素:品牌=利他+重复+艺术+简洁+正派。
62.只要主,受词一换,文字就能翻出新意,增添情趣,不仅加强形象性,也替人生铸就新的意境。
63.写过纯粹理性批判的康德说过:“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我多么希望写作教育也可以始于感性,最后以理性告终。
64.用“有你”的文字来感动读者。、
65.寻找关联是人的天性。
《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是2014年台湾“师铎奖”获得者,高级教师蔡淇华独创不仅为高中生所适用的“写作四十力”,对任何想写作的人来说,都有启发意义。本书中,有生活,有对话,有具体的事件,教给我们如何有生命力地写作,让写下的文字成为被人看见的能力!
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会造就一个准确的人。
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与求,漫漫人生路,写作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