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被讨厌的勇气》,被阿德勒那新鲜的目的论迷的晕头转向,这种肯定现在注重现在的观点简直不能更多地适应现在这个时代,与这个时代所要求的价值观更是不谋而合。可是,一个没有过去的人,和失忆又有什么区别呢?没有你的故事,你又是谁呢?
和很多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一样,阿德勒的理论也是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为根基。只不过二者在人类动机的描述上产生了分歧。弗洛伊德以性和攻击性来描述人类的动机;而阿德勒以寻求优越来描述人类的动机。纵观二人的生平便可知晓,二者认为人类的动机不同,不过是二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所结出的不同的果罢了。
弗洛伊德的被试基本上都来自备受压迫的精神病患者,所以性动力学应运而生。反观阿德勒,他的被试就是他自己。身为家中六个孩子的老三,上有哥哥姐姐的光环,下有弟弟分流母亲的宠爱,这让本身就体弱多病的阿德勒更加自卑,觉得自己的价值简直少之又少。外加在学校里面同样成绩平平还被糟糕的数学困扰,甚至有过差点被老师赶出学校的经历。种种不堪的轨迹促使他奋发图强,活成了寻求优越的样板。
因此,目的论对阿德勒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他需要关注现在才能完全展现自己的价值,利用现在这个比过去更好的自己来弥补幼年时的缺陷与不足。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心理创伤的存在,不去纠结过去的原因,只关注现在的目的。是因为过去对阿德勒而言并不是美好的,更不是值得回忆的。他需要现在这个功成名就的自己去对抗甚至遗忘曾经那个幼小无助又可怜的小家伙儿。因此,对于一个有雄心有壮志的人来说又岂会让过去的创伤久久徘徊在心头进而影响现在去追求卓越。阿德勒心理学认为改变可以随时随地任性发生,能够将命运的齿轮勇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知易行难。果敢地行动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那本就藏在骨子里誓意改变的心意。
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如果阿德勒的生活经历如霍妮一般,那么他的理论很可能就是另外一番光景。
阿德勒目的论能够形成在于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因此又回到了弗洛伊德的原因论。从这个角度来讲,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自欺欺人的小骗局。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被讨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