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训练营的时候,永澄老师让我们写下五个榜样,以及这些榜样的特质,我想了很久才写下了五个人,而这五个人毫无例外,他们勤奋,专业,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我想第一天老师是想让我们梳理我们内心的想法,有哪些想培养的能力,为接下来习惯的制定打下基础。老师还抛出另外一个问题,坏习惯到底是不是习惯?现在看来坏习惯是一种习惯化的行为,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种模式。
第二天老师让我们写下自己想养成的习惯,给每个习惯和你目标的关联度打分,然后挑出一个核心习惯,这个核心习惯的标准是尽量能带动更多的习惯,我选择的核心习惯是持续学习,而这个核心习惯还可以带动其他的三个习惯,比如早睡早起,持续阅读,不断完善知识体系。进一步梳理自己想养成的习惯,弄清习惯和目标之间的关系。
第三天老师讲到了表层习惯和元习惯。这是一个难点,听起来会比较玄乎,听完当天的课程后,我一脸懵逼。后来在群里讨论后,发现表层习惯是可以落地和执行的习惯,而元习惯是对应的内心的动机,比如表层习惯早睡早起,对应的元习惯有积极主动,刻意训练等。也就是说一个表层习惯对应的可能有多个元习惯。而我选择的表层习惯,记录每天的生活感悟和读书感悟,对应的元习惯有积极主动,刻意训练,作品声音以及利他主义等。
第四天,将习惯落实到计划表,这个表很有意思,我觉得它充分利用了人性,既有弹性,也给于宽容,既有挑战,又不觉得难以做到。现在我在写的这篇文章就是我计划表里的一部分,我已经完成五天了,也许我应该要提高舒适区的阀值。
第五天,对我们的行动计划,降低风险,提供保障。首先还是要明确内心的动机,这是最重要的,很多人说一旦明确自己的动机,即使没有外部奖励也可以持续进行下去。对自己进行自我鼓励及鞭挞,并利用外部奖励机制,内外同时作用,我相信,30天,我一定可以做到的。
永澄老师的这次训练营,打破了我对之前养成习惯需要坚定的毅力的固化思维,开拓了我的视野,学习到了新的工具和之前完全没有的概念,让我对习惯养成的认知达到了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