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叫 “不管教的勇气”,其实也是希望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可以采取“不表扬、不批评”的做法。
首先我们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有效的指导。
怎样建立良好的关系?
1、 不主动插手孩子的事
2、 不批评
3、 不给孩子特殊身份的待遇
孩子在小的时候需要父母给予不断的帮助(这是责任和义务),但当孩子一天天长大后有些孩子却假装什么都不会,仍然在索取父母的帮助。(这个问题就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这种习惯会让孩子错误地把自己当成家庭的中心,习惯性的认为别人的帮助是一种义务。
我们要从小让孩子明白,别人的帮助不是一种义务。
一、不主动插手孩子的事
大部分父母习惯干涉孩子的事,比如写作业、吃饭。
讲一个我身边的案列:
我侄子今年9岁,因为父母工作关系,我侄子出生以来都是外婆在照顾,外婆因未学习过育儿知识索性就把从小如何带大我们姐妹俩的方法用到了我侄子身上。
我记忆最深刻的事儿就是每到吃饭的时候,我妈妈就习惯性的还没等饭菜上桌时开始呼叫我侄子吃饭,我侄子因看电视太入迷,对我妈妈一次次的呼叫完全没有意识,我妈妈也没顾忌到我侄子的现状。最终让一件吃饭的小事变成了家庭矛盾。
这个案例的问题存在哪些点?
1、 没有提前告知吃饭时间
2、 没有顾忌对方的关注点
3、 反复的唠叨
如果在吃饭前提前告知孩子我们的午饭计划在半个小时后进行。给孩子指闹钟的时间现在是11点,分钟到这个点就是11点30,也就是半个小时。让孩子知道时间点,到了饭点提醒一遍即可。即便提醒一次,孩子没有采取行动也不用再叫第二次。因为你的反复提醒会使原本准备要吃饭的行动让他不顺从你的意愿从而延迟吃饭的时间。(唠叨会使孩子变得叛逆)
吃饭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让孩子感受到吃饭的幸福感。吃饭时间还可以聊聊大家感兴趣的事,比如提议周末来一次家庭野餐或者郊游。大家投票选择,让孩子参与进来,如果孩子提出的意见被采纳了,他们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和重视感,以后对于家庭话题会特别感兴趣。(一旦决定的计划,父母就不能轻易取消,要格外重视和珍惜)
上面说了吃饭的问题,我们再讲讲学习的事儿
案例:
我侄子对学习一向比较主动,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写作业。(看到这里是不是很多妈妈羡慕)即便是这样,我妈妈也不放心,中途总习惯性的去干涉。比如:你英语单词念了吗?你这道题明显写错了,还有这道简单的题都会写错,总是这么粗心大意等等。。。这样的举动是不是时常也发生在你们家呢?(如果有的可以反思一下)
以上的案列也是很多父母的苦恼,大家都认为孩子的学习父母不管,是否对于本身不爱学习的孩子就会放弃学习。
我们来看看干涉孩子学习后的结果?
(干涉孩子的学习只会破坏亲子关系,还会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是孩子的课题,建议父母最好不要横加干涉。即便孩子未取得好成绩,也只能是孩子自己的疼苦,只能由自己承担不好好学习的后果。(从小独立承担后果)